無論是翻譯成《列傳》,還是翻譯成《英雄傳》,這是一部希臘和羅馬名人的傳記作品,作者希臘人普魯塔克出生於公元50年前後,死於公元120年至125年間。與公元53年出生並在公元117年去世的圖拉真是不折不扣的同時代人,而且普魯塔克為了寫傳記需要了解第一手資料,為此,他曾經多次前往羅馬,並長期在羅馬逗留。說他是圖拉真皇帝統治時代的見證人之一毫不為過。同時,他與元老院議員們之間的交往也很頻繁。
普魯塔克說過這樣一句話:“羅馬興盛的主要原因在於他們同化戰敗者。”
尤裏烏斯·愷撒征服高盧並成功地把高盧變成了行省,其後的高盧被認為是羅馬行省化的模範,就是因為勝者愷撒實行了同化敗者的政策。他允許戰敗者高盧人繼續存在;原諒了在阿萊夏之戰中把刀劍指向自己的人;同意高盧各部族繼續生活在原居住地。不僅如此,他還興建了羅馬式大道,把高盧各城鎮聯係起來;賦予部族有權階層世襲的羅馬公民權;為部族長提供元老院議席。甚至還把自己的門第姓氏尤裏烏斯賜給他們,使他們成為同族人。
愷撒遭暗殺後,他的繼任者們繼承了他的思想。他的開國方針成了羅馬帝國行省統治的基本理念,他的政策得以穩固。也就是說,無論勝利者還是失敗者,都是羅馬帝國這一命運共同體的一員。如果不是這樣,就不會出現圖拉真即位皇帝的事情了,因為他身上流淌著的是曾經的失敗者的血液。羅馬過渡到帝製以後,再也沒有發生過迦太基滅亡時候那樣,把鹽巴撒到淪陷的城市裏使其變成不毛之地、全體居民淪為奴隸被帶走的情況。
進入帝製時代以後,羅馬繼承了愷撒的行省統治思想。這種做法讓來自曾經的失敗之地的希臘人普魯塔克為勝利者羅馬人大獻溢美之詞。
那麼,圖拉真為什麼要對達契亞的住民進行大換血,而沒有采取同化當地失敗者的政策呢?
難道是羅馬度過興盛期達到鼎盛期後,作為勝利者表現出來的傲慢自大嗎?或者是為了讓羅馬人從此徹底擺脫圖密善時代被迫品嚐到的屈辱的痛苦記憶·如果不是這樣,難道是圖拉真和圖密善皇帝一樣,認為要從根本上解決達契亞問題,隻能把它變成一片荒蕪之地嗎?
關於在達契亞變成行省的過程中對居民進行大替換的情形,與圖拉真同時代的普魯塔克和塔西佗都沒有留下一句譴責的話。不僅如此,他們似乎對圖拉真的所有政策主張都非常認同。
身為元老院議員的塔西佗出身於法國南部行省,希臘人普魯塔克出身於希臘南部。這兩個身世、背景迥然不同的人難道都超越了各自的出身、民族和社會地位,而對羅馬帝國——他們現在的命運共同體——持有完全相同的感情嗎?
為了作出客觀評價,我想,我們有必要研究相關背景,來了解愷撒對高盧的戰後處理和圖拉真對達契亞的戰後處理的不同。
愷撒所麵對的是由近百個部族組成且各自為政的高盧民族。日耳曼民族恰恰是利用高盧民族內部相互間的不和諧關係,一次又一次地從萊茵河東部對它進行入侵。愷撒是這樣忠告高盧人的:“如果現在這種狀況繼續下去的話,結局不外乎兩個——一是淪為日耳曼民族的奴隸,二是選擇在羅馬的同化政策下自由地生活。”
除了日耳曼威脅論這一張“王牌”外,愷撒還有另外一張牌——那就是高盧民族是由大大小小無數個部族組成的,它不是一個統一的聯合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