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勞狄烏斯下定決心當皇帝之後,在他的腦袋裏麵,早已把羅馬建國以來的羅馬曆史,被羅馬人引為前車之鑒的城邦國家時代的希臘人曆史,亞曆山大大帝時代創造的希臘曆史,也就是先祖們的曆史反複加以借鑒。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克勞狄烏斯關心曆史就等於不一味地相信包括自己在內的眾人的創造力,即他並不認為“個人創造曆史”,而是相信“人類創造曆史”。所以他並不覺得借鑒先人的例子是一件羞愧的事。先人當中,愷撒和奧古斯都更是被他引為執政的榜樣。
然而,克勞狄烏斯在元老院宣誓時,他提到的效仿對象隻有奧古斯都一個人,自始至終都沒有提到愷撒。這是因為他宣誓的對象是元老院。愷撒雖然保留了元老院,卻一直都在打壓元老院提倡的以寡頭治理為特色的共和製。相反,奧古斯都則宣誓要恢複共和製,並始終做出尊重元老院參政權力的姿態,盡管這隻是他用來鞏固自己政權的幌子。他甚至表示要恢複奧古斯都的施政模式,這樣一來就不必擔心元老院會造反了。
提比略不僅是一個口碑極差的皇帝,在隱居到卡普裏島之後仍舊不放手帝國的統治權,在政治上更是不把元老院放在眼裏。對於這樣一位先皇,克勞狄烏斯當然是隻字不提。
盡管克勞狄烏斯沒有對外表示要把愷撒和提比略當做自己的攝政榜樣,但很明顯,他的統治模式還是受到了這兩人極大的影響。尤其在財政管理和行省的治理上,他很有提比略之遺風。這是因為,若要把公眾利益放在首位的話,唯有遵循提比略的治世之道。
確立了相同的目標,然而左右過程的卻是當事人的能力高低。克勞狄烏斯躊躇滿誌,也有實現壯誌的決心,然而他缺少領導人應當具備的某些特質。
50歲的克勞狄烏斯在羅馬人眼中正處於成熟的巔峰,但他執政之初的表現十分平庸。到他宣布要恢複奧古斯都的治世方式為止,一切都還順暢。然而接下來,他提倡恢複羅馬自古以來著裝的優良傳統,落實的第一步,就是提議將其法規化。
“羅馬公民應隨時穿著托加。”放到現代社會,也隻有流行歌手才會穿著奇裝異服,而先帝卡利古拉卻時常衣著怪異,所以我們也就不難理解克勞狄烏斯的用意。在《羅馬人的故事4·愷撒時代(上)》裏所介紹的,托加是一種莊重威嚴的服裝,並不適合日常穿著。平日要保持威嚴儀態的元老院議員和律師另當別論,擁有羅馬公民權的人當中,是有無產階級存在的,穿著托加他們還怎麼工作呢?元老院的議員雖然能理解要求人們穿托加的用意,但不覺得有必要為此立法。當身著托加的他們從新皇帝口中聽到這個要求時,出於禮貌,雖然沒有發出輕蔑的爆笑,但還是不禁麵露冷笑。
第一次在元老院發表演說,滿堂的爆笑使克勞狄烏斯不再鎮定,他開始結巴。一結巴就拚命想把話講好,結果嘴角堆滿了唾沫。向來不注重儀表的克勞狄烏斯似乎沒有發現,一直沒有把唾沫處理掉,結果唾沫就變成了口水從嘴角流出。到最後連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說些什麼。克勞狄烏斯的首次演講就在這樣的情況下畫上了句號。
盡管如此,克勞狄烏斯的執政生涯並沒有戛然而止。這主要有兩點原因:其一,克勞狄烏斯奉獻大眾的意願堅定,絲毫沒有因為第一次公開演講的失敗而受到打擊。
其二,克勞狄烏斯很走運。元老院中的少數議員,在目睹了克勞狄烏斯的醜態之後,更激發了他們要為新皇帝鞠躬盡瘁的情懷。這部分議員雖然人數不多,但個個都是舉足輕重、富有才華的人。他們深知推行元首製才是羅馬帝國的治世之道,所以願意傾盡全力輔佐新皇帝。這一派議員的代表人物,就是提比略起用的人才之一路奇烏斯·維特裏烏斯。即克勞狄烏斯擁有可以沿用提比略提拔的人才這一優勢,這一點無疑是克勞狄烏斯在外交和軍事上取得成功的助推力。
重樹威望
克勞狄烏斯執政的當務之急,是重樹因不足4年的卡利古拉統治而對元首製失望的民眾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