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後,愷撒派(反元老院體製派)發生內訌,一分為二,分為安東尼和屋大維兩個派別,權力爭奪戰拉開序幕,一直持續到李維28歲時的亞克興角海戰之後才成定局。次年,安東尼和克婁巴特拉雙雙自殺身亡,一時間愷撒的養子屋大維權傾朝野。
32歲——更名為奧古斯都的屋大維宣布要恢複共和製。然而,實際上這隻不過是奧古斯都要確立元首製耍的第一個花招而已。
奧古斯都公元前63年生,公元14年卒。李維公元前59年生,公元17年卒。雖然皇帝和曆史學家所處的立場截然不同,一個是時代的參與者,一個是時代的觀察者,然而可謂同屬一個時代。從愷撒渡過盧比孔河,直至奧古斯都開創的“羅馬統治下的和平”,可以說李維都親眼見證了。
共142卷的《羅馬史》記載了從羅馬帝國的建立到公元前9年間共744年的曆史。作者李維生活的那一段曆史,即記載了由共和製轉變為元首製時期的曆史的那部分隻遺留下了零星記載,這讓研究羅馬史的曆史學家們十分惋惜。雖然李維生於奧古斯都時代,他卻是一位共和製的擁護者。如果這些史書能保存下來的話,我們就能從共和主義者的立場來看奧古斯都是如何在向眾人宣布恢複共和製之後瞞天過海,然後又將共和製轉為元首製的。
據說奧古斯都在這142卷書還保存完整時就通讀了這些書,並稱李維是“龐培的擁護者”。雖然言語間戲謔了李維,這位建立起元首製的元勳奧古斯都卻從未考慮過將這位龐培支持者所寫的書打為禁書。提倡發行共和製先驅西塞羅的全集也是在奧古斯都時代。克勞狄烏斯雖然和羅馬首屈一指的名門望族掌門人兼皇帝的奧古斯都有血緣關係,然而即使是他在青年時期師從“龐培支持者”,也沒有人認為這是醜聞。
在讀了克勞狄烏斯被推上皇位之前,即他50歲前撰寫的一係列著作之後,不難看出他深受李維的影響,這不由得讓我透露出一絲苦笑。
最初,克勞狄烏斯撰有《伊特魯裏亞史》,篇幅長達20多卷。之後又撰有《迦太基史》,共8卷。對於羅馬而言,《伊特魯裏亞史》描寫了在羅馬建國初期伊特魯裏亞人從稱霸意大利中部,再一點點遭受羅馬帝國的侵略直至完全被羅馬侵占同化的曆程。《迦太基史》記錄了迦太基民族與正如日中天的羅馬帝國發生正麵衝突,在經過3次布匿戰爭之後,最終臣服於羅馬的史實。雖然這兩個民族與羅馬的鬥爭史各不相同,然而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他們都是戰敗國。雖然克勞狄烏斯生在勝利者一方的羅馬帝國,然而在他全身心撲在記錄曆史的時期,他關心的卻是戰敗國的曆史。
克勞狄烏斯寫的另一本書是關於失敗政治家西塞羅的傳記,通篇都能看出他在為西塞羅辯解。也許是受到老師的影響,也可能是作為這部傳記的延續,克勞狄烏斯開始著手寫自己所處時代的曆史書,也就是記錄愷撒遇害、動亂再次發生的時代的曆史事件。克勞狄烏斯原本打算要給描述這段曆史的書起名為《內戰記》,然而受到母親安東尼婭的忠告,他在寫到第2卷的時候就沒再寫下去了。因為內亂時期的主角不管是安東尼還是奧古斯都,大多數人都是克勞狄烏斯的血親,他和局外人李維的立場終究是不一樣的。一直都喜歡站在失敗者一邊的克勞狄烏斯,似乎是出於好意要把布魯圖和安東尼好的地方記錄下來。安東尼婭雖是安東尼的女兒,但出於這樣的舉動可能會對兒子造成不利影響的考慮,她極力勸阻兒子克勞狄烏斯不要寫這樣一本書。
克勞狄烏斯雖然不能再接著寫《內戰記》來記錄那個時代的曆史,但無法放棄對當時曆史的關心,他寫成了全書共41卷的《和平記》。既然這是一本記錄和平時代的書,那麼就應該是描寫奧古斯都建立的羅馬式和平。因為羅馬在此之前並不能稱之為“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