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奧古斯都統治中期(前18-前6年,45-57歲)(24)(2 / 2)

奧古斯都認為,提比略應該為得到與阿格裏帕同樣的殊榮而感動高興,然而提比略並沒有過多的表示,他隻是默默地接受了這項權力。

奧古斯都和提比略之間有關日耳曼戰爭的分歧依然沒有消失。奧古斯都認為,不需要對日耳曼再作什麼決定性的攻擊,因此沒有為提比略提供更多的兵力。正好那個時候,東方的亞美尼亞王國的局勢再次發生動蕩,奧古斯都便下令提比略轉往東方。奧古斯都的這個命令,讓失去了弟弟、深感孤獨無助的提比略,作了一個有生以來最大的決定。

36歲的提比略拒絕了57歲的奧古斯都的命令,並且請求解除他所有的公職。

提比略出人意料的反抗,讓奧古斯都勃然大怒,他宣布不準提比略放棄公職。然而,提比略這次沒有妥協,即使母親的苦苦相勸,也沒有動搖他的決心。提比略像逃跑似的離開了羅馬,躲到羅得島上,自動引退。當然,他是一個人去羅得島的,和妻子尤利婭實質上等於離婚。

那些喜歡講小道消息的史學家認為,進入壯年期的提比略突然引退,有以下幾個理由:

一、嫉妒奧古斯都偏愛兩個外孫。二、和尤利婭的不和。

對此,我有些懷疑。像提比略這樣36歲的成年人,難道真會去嫉妒14歲和11歲的孩子?他和尤利婭的不和,不是才發生的事情,早在6年之前就已經開始,不至於那麼久之後才爆發,成為了他引退的決定性原因。當然這屬於私人的感情問題,我們無法作出準確的評判。提比略對此也從來沒有發表過任何的言論。

奧古斯都和提比略共同的卓越之處,就是他們都是“直麵真正現實”的現實主義者。兩人之間的糾葛不應該是兒女情長這類的事情。正因為兩人都有著非凡的才華,才會產生觀點上的分歧。如果阿格裏帕、梅塞納斯以及杜路蘇斯都還健在的話,五位羅馬政界的實力派,可以坐在一起好商好量地解決問題。不幸的是,當時隻剩下了奧古斯都和提比略兩個人。

提比略在羅得島上過著讀書、學習的悠閑生活。莉薇婭對變成了一介平民的兒子憂心忡忡,懇求奧古斯都給他一個“特使”(拉丁文legatu,亦譯代理)的資格。想來莉薇婭是千辛萬苦才為兒子爭取到這份權力。因為奧古斯都打心底裏不能原諒提比略,在責任感極強的他看來,提比略的引退行為等於是臨陣脫逃。事實上提比略的確是做了逃兵。57歲的奧古斯都不得不一個人去治理龐大的羅馬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