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培依然按兵不動,愷撒也沒有行動——盡管兩者的理由大不相同。由於被河流隔著,他們形成了兩軍對峙的膠著狀態。但是,這個狀態對愷撒而言絕對是不利的。因為無論是軍糧或者無論其他什麼,愷撒軍都極為缺少。愷撒把辛苦籌集來的軍糧平等地分給每一個人,官兵無一人口出抱怨之言。在皮亞琴察以退役為名要求加餉並發起罷戰的第九軍團士兵們,更是在這樣的艱苦環境下成為了軍中榜樣。
即使這樣對峙,兩軍將士也是同胞。特別是龐培方的兩個軍團,在高盧戰役後麵四年裏他們是愷撒手下的兵。雖由於高層之間的權力鬥爭使他們成為了敵人,但是對他們而言,河對岸擺下陣勢的愷撒軍仍然是他們並肩作戰了四年的戰友。兩方的士兵一點點靠近河堤,開始隔著河對話。愷撒認為這是一個好機會,決定再度嚐試和談。但是,這次派將領瓦提尼烏斯送去的親筆信,和第一次的嚐試遭遇了同樣杳無回音的命運。龐培的近參們對此的反應是,對隔河交談的士兵們加以訓斥,並嚴令他們返營。拉比埃努斯的言論就是這種反應的象征。曾經是愷撒“左膀右臂”的拉比埃努斯訓斥著龐培方的士兵,同時對愷撒方的士兵大聲叫道:
“什麼講和!什麼同意!禁止再交談這樣的內容。對我們來說,取下愷撒的首級那一刻,就是和平之日。”
龐培方的戰略已經很明確了,而這邊除了等待第二撥出海援軍的到來之外,愷撒別無他法。愷撒的第二撥人馬,1萬名重裝步兵和800名騎兵數次嚐試出海。然而他們要麵對的是隆冬呼嘯的大海,以及龐培海軍封鎖這兩大敵人。敵軍沒有出現的時候,海上風暴的襲擊就夠他們喝一壺的。在布林迪西港,他們幾乎處於被釘子釘死的狀態。
風水輪流轉,安東尼的幸運時刻來了。春天即將來臨。與此同時,因憎恨愷撒而在海上不知疲倦地來回巡邏的比布魯斯突然去世了。即使這樣,當安東尼率第二撥士兵把意大利甩在身後時,已經是3月下旬了——雖然天氣實際上才到2月中旬的季節,但日曆上此時已是3月下旬。在對安東尼堅持不懈的催促下,愷撒長達2個月零20天的艱苦時期才終於結束了。
第二撥軍隊終於來了
即使普遍被認為是記錄激烈戰爭場麵的戰記文章,讀者也會看到一些令人忍俊不禁的有趣場麵。安東尼率領愷撒第二撥軍隊爭渡希臘,就是這樣的一場進軍。與海洋性季風不同,地中海的海風是一直都在變化的。不過各個季節還是有其被稱為“主風”的主流風向。亞得裏亞海冬天主要是吹北風或者西北風。愷撒指示安東尼在阿波羅尼亞登陸。之所以這樣安排,一方麵是可以借助這一風向驅船航行,另一方麵也可以避開龐培軍監視下的都拉斯和克基拉周圍。無論如何,運輸船大多都是以帆布裝備的帆船,而且是羅馬時代的四角帆。隨後的威尼斯共和國的船才是三角形的帆,三角形的帆船可以彎曲,因此即使是逆風也可以前進。四角帆,如果不是順風的話就無法前進,在逆風的場合,它將被吹往與目標完全相反的方向。
此時龐培方的海將比布魯斯已經亡故,這樣來自敵人人為的阻礙雖然減少,但是時機不湊巧,老天一直不吹西北風。安東尼和組成第二撥援軍的1萬名步兵800名騎兵都開始焦急起來。從第一撥士兵出海已經過去2個月零22天了。在這期間,原本預定的軍糧補給的船一艘也沒有送出去。要保持希臘和意大利之間的聯係,隻有靠速度較快的傳令船穿過龐培海軍在海上形成的封鎖網。
哪怕是在冬季,海上也一直刮著南風。安東尼和他的士兵們都認為,再不能這樣空自等待下去了。即使是冒著逆風突襲,他們也要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