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援的高盧大軍,將大本營置於離羅馬軍所設包圍網不到1.5公裏的高地上。在高地通往平原的山脊,配置了所有的步兵,輔以弓箭手的騎兵也全部被派到了平原。愷撒也同時派出了騎兵。為應付突發狀況,愷撒的步兵早已配置在包圍網的各處。於是愷撒與高盧的第一戰就由騎兵開始。
在兩軍步兵的注視之下,騎兵之戰由正午持續到日落時分。高盧騎兵擁有崇高的社會地位,因而他們為維護自己榮譽而英勇善戰。但無懼於敵眾我寡的不利,愷撒的日耳曼騎兵也敢於拚殺。戰鬥在繼續,高盧一方屬於步兵的弓箭手遭圍殺。失去防護的騎兵為保命,隻好逃回自己的營地。而阿萊夏方麵來勢洶洶的步兵團,完全無法靠近愷撒的包圍網,靠近者會被防壁上射出的箭射到。得知騎兵退卻的消息後,他們也隻得撤回阿萊夏。第一場交鋒以羅馬勝利而告終。第二天,高盧人並未在白天發動攻擊,他們製造梯子及拋鉤等攻城器具的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工程完成的後半夜,他們從平原向羅馬軍的包圍網發起攻擊,他們大聲呐喊,鼓舞自己的同時,也讓困於阿萊夏的同胞們得知交戰又已開始。韋桑熱托裏克斯也派遣步兵團越過城牆作戰。但是愷撒並沒有被這場夜半的突襲弄得驚慌失措。他的所有戰士都在待命狀態,堅守崗位。他們依靠早已配備好的投石器,將石、鉛球、木樁等向敵方擲去。
由於防壁外側圍了好幾層障礙物,高盧軍一直無法靠近,在無障礙的安全地帶,他們也被對方多如降雨般的箭所阻礙。這是一場在黑暗中的戰鬥,羅馬人無法確定敵人的狀況,隻有拚命苦戰。愷撒寫道:相對於可見的危險,不可見的威脅更擾亂人心。不過,在愷撒身邊磨礪良久、作戰經驗豐富的軍團長們,即使沒有最高司令官的指示,也能自主地將兵力配置到急需支援的地方。即使是夜襲,30歲的馬克·安東尼也都能將後備兵力準確無誤地進行兵力配備。
高盧兵於內外都無法突破愷撒的防護網。黎明時分,戰死者被留下,高盧士兵和負傷者一起回營。與羅馬人的損失相比,高盧方麵顯得尤為慘重。韋桑熱托裏克斯同樣不得不撤退。愷撒再度使內外同時攻擊的高盧人無功而返。
位於外側的高盧軍已遭到兩次失敗,軍隊首腦召開作戰會議尋找別的對策。他們發現看似天衣無縫的羅馬包圍網有一處並不完全,那就是位於流經阿萊夏北麵的河流對岸,阿萊夏背後的一座山丘。因為如果連那裏也構築起包圍網,戰線未免太長,愷撒不得已在戰略上不利的此山丘的山腰地帶築塞防守。高盧方麵則針對愷撒這個防衛上的“阿喀琉斯之踵”(阿喀琉斯為希臘神話中的人物,全身刀槍不入,隻有腳跟是其唯一弱點。——譯者注),決定展開第三次攻擊。
愷撒也深知此地最難防守。因此,2個軍團計1萬人的兵力,也就是他五分之一的兵力,都配置在此地。敵方決定在此投注6萬人的兵力。指揮官是韋桑熱托裏克斯的表兄弟貝爾卡西貝拉努斯。他決定同時在之前的戰場——東、南部平原的地帶,派遣剩餘部隊,全麵發動攻擊。阿萊夏也派遣了8萬人展開攻勢。高盧軍期待第二天正午,三麵對愷撒同時展開攻擊。
貝爾卡西貝拉努斯帶領6萬人的精銳部隊,在晚上9點,秘密出營。為了不讓羅馬軍察覺,從北方繞了一圈,到達預定地點時,已是第二天黎明。他要士兵們休息,等待正午的到來。
阿萊夏攻防戰最大一次激戰,正午時分在三個地方同時展開。早已察覺異常的愷撒,登上了能同時將三方納入視野的監視塔進行總指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