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一十章(1 / 2)

話說北宋宣和七年,金軍南下侵宋。道君皇帝惶恐,十二月傳位太子趙桓,是為欽宗。靖康元年,金軍兵臨汴梁,多虧有太常少卿李綱主戰,苦守京畿不破。金人知難而退,遣使講和。欽宗遂稱金太宗為伯父,割地賠款,並遣康王趙構為人質,赴金營議和示好。

單說這一日,小雪初晴,在黃河以北,金軍營外,一片空場上立起了十幾個木靶。木靶百步之外,一群金人將領正簇擁著兩個漢人大聲說笑。隻見其中一個漢人,大約二十來歲年紀,細高挑的大個,身披五色麒麟祥雲披風,腰纏雙珩玉帶。往臉上看,生得是麵如冠玉,劍眉鳳目。有分教:

奉旨捐軀赴國難,委身敵營誌不甘。

今日淺灘遭蝦戲,明朝乘風上九天。

這人正是康王趙構。旁邊一個漢人,屈膝含腰,滿麵苦色,顧盼之間滿是慌張討好,卻是隨他一起出使的宰相張邦昌。這君臣二人來到金營已經不少日子了,金人粗野蠻橫,最喜恃強淩弱,對他們君臣少不了的刁難嚇唬,那張邦昌早被嚇破了膽子,可是康王卻一向逆來順受,瀟灑豁達大有泰山崩於前而不改於色之勢。

他這般的表現,倒是大出金人意料之外。金軍右帥宗望、左帥宗翰都是機謀深沉之人,此番見康王氣宇不凡,不由都起了疑心,這才安排了今日的考驗。

隻見那完顏宗翰笑道:"康王,久聞宋國的開國皇帝乃是行伍出身,以一條杆棒,兩隻拳頭得的天下,最是弓馬嫻熟,不知康王可否為當眾獻藝,讓我們大金國的勇士見識見識。"他是個漢人通,漢語說得極為流利。

那康王不動聲色,答道:"小王在營中為質,不敢造次。"

此言一出,一幹金人"轟"的大笑。嘲笑聲中,張邦昌賠笑不已,道:"對、對......不敢造次、不敢造次!"

宗翰笑道:"康王說笑了。我金宋兩國雖有誤會,但既然宋國已然稱臣,那便是一家人了,康王來我營中,盡可以放心玩耍,何必那麼拘謹。何況射箭騎馬,都是男兒遊戲,我大金國三歲的娃娃也會,康王獻藝,哪有什麼造次不造次?這般推三阻四,除非是你手不能開弓,腳不能認鐙。倒讓我意外,想不到大宋國自太宗之後,王子龍孫已是這般無用。"

一邊說,一邊自己認扣搭弦,"嗖"的一聲射出一箭,木靶那邊有人扛著靶子飛步跑來,以漢語大叫道:"小胡子,好箭法,一箭正中!"

那人雖是徒步奔走,可是來的好快,一眨眼就已經來到眾人麵前。康王吃了一驚,注目看時,隻見那人身材不高,兩肩極寬,短頸方頭小眼闊口,一身肌肉撐得衣服緊繃繃的,好像有使不完的勁就要爆出來一般。康王心知金人是故意示威,也不由暗自嗟歎,心道:"好一個飛毛腿,可惜卻是金狗所用!我大宋若有這等人才,豈會受這些金狗的欺侮?"卻不知金蟾正是如假包換的宋人。

卻聽宗翰哈哈大笑,道:"金蟾,你的腳快,可看好了,別讓康王把箭射丟了。"將雕弓、壺箭都遞與康王,道,"康王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