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板掀起眼皮看了看青宗,甩了甩遮住眼睛的鬃毛,垂著脖子走了。
從這一日起,金蟾便隨行青宗左右,與羅馬難得一見。他二人同來寧州,雖然不曾深交,但羅馬敬金蟾是一條好漢,念及日後宋金一旦失和,自己勢單力孤,如何及時通報?其實在心中對他頗有期許。如今這般分道揚鑣,卻叫羅馬如何不恨?以後再有賽馬,便將滿腔的憤恨都發泄出來。旁邊更有秦雙助紂為虐,以控馬術相授,令羅馬銅板配合更加默契,如虎添翼。銅板跑得潑風也似的快,馬擋超馬,佛擋踢佛。每場下來,對手騎手都是麵白如死人,馬匹都是四股戰戰,無論人、馬自信心全部灰飛煙滅,一月之內,橫掃寧州駿馬,一時之間,金都萬馬齊喑,宛如死城。
馬經《寶金歌》有雲:三十二相眼為先,次觀頭麵要方圓。 相馬不看先代本,一似愚人信口傳。眼似懸鈴紫色浸,睛如撒豆要分明。 白縷貫睛行五百,瞳生五彩壽多齡。鼻紋有字須長壽,如火如公四十春。壽旋頂門高過眼,鬃毛茸細萬絲分。 麵如剝免肋無肉,鼻如金盞食槽橫。耳如柳葉根一握,頸長如鳳似雞鳴。口叉湏深牙齒遠,舌如垂劍色蓮形。 口無黑靨湏長命,唇如垂箱兩合停。
這銅板出處出格,難以常理揣測,秦雙對它也好奇,有時問起來曆,羅馬便將己辰驛站銅板生病之事說了。秦雙聽得嘖嘖稱奇,道:"原來你曾在它最困難的時候對它不離不棄。馬兒最懂忠心義氣,這銅板原本就是馬中異種,尋常人識不得它的好處,屢遭挫折,變得孤傲好強。你既對它有知遇之恩,又和它患難與共,它自然永世不忘你的好,更十倍的回報於你。它或許本身還不至於是天下無敵的寶馬良駒,但隻要有你在它身邊,它必然越跑越快。羅馬,隻要你是它的主人,銅板這一輩子都不會再跑輸的。它,絕對不會讓你再因為它跑得慢而挨鞭子受板子的。"
羅馬這才知道銅板每每遇強則強的緣故,直感動得熱淚盈眶,抱著銅板叫道:"銅板、銅板,咱倆永生永世也不分離!你好勝,我以後也決不拖你後腿,再也不會讓你故意跑輸了!"銅板仿佛聽懂他的話,乖乖站著,隻將頭靠在他的懷裏。秦雙看得鼻子發酸,叫道:"好啦好啦!這麼親熱,我要吃醋了!"
羅馬破涕為笑,狼狽道:"我倆是好兄弟,和你是好鴛鴦。"吃秦雙一記馬鞭,叱道:"不知羞!"想到羅馬曾言,回到中原便要明媒正娶,不由羞得臉熱。
兩人每天除了賽馬,便是在寧州城外草原上並轡閑遊。秦雙講些相馬故事,羅馬講些中土事物。完顏赤海既知二人情熱,也就不再委派秦雙什麼活計,反正金人不似宋人般禮教大妨,也就由得二人雙宿雙飛,一天到晚的在外邊追野馬,泡溫泉,打彈弓,學金話。
正是:秦武陽空負惡號,高漸離豈無威名。欲知後是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三國時,諸葛孔明伐魏,一出祁山時寫下《出師表》,其中言道:"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正是人活一世,待人接物的金科玉律。那金蟾隻因失手被擒,鬥力輸給了青宗,便拜青宗為師。他以為自己隻是拜能耐,學本事,可是他也不想想,這青宗授下的弟子金太歲,殘暴惡毒是何等樣的人?隻因這一下行差步錯,好端端的一個英雄,漸漸的近墨者黑不分是非,到後來終於鑄成大錯,這是後話,咱們暫且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