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可能沒有煩惱,就像天空中即使陽光普照,也難免會出現短暫的烏雲。漸漸步入青春期的同學們已經開始形成獨立意識,希望自己表現得獨立、成熟,更希望得到父母、老師等成年人的認可。一方麵在不斷地認識和探索著周圍的世界;另一方麵這種發展還很不完善,既希望跟別人探討、交流,但是又不願意敞開心扉,這會讓自己覺得很矛盾,於是產生了孤獨的感覺。有些學生不能很好地適應青春期身體的急劇變化,而產生不安、煩躁、苦惱;有的女孩對自己體型的變化感到不安,對月經來潮感到惶恐,為發胖的身體而發愁,為逝去的童年而傷感;男孩子則為自己長得矮而泄氣,為力氣小而自卑,為臉上的青春痘而懊惱;還有些學生當心中萌發愛慕異性的初戀的種子以後,心情往往十分矛盾,陷於苦惱而不能自拔。當然,除了內心的孤獨還有功課的壓力、青春的躁動、禁區的誘惑、網絡的沉迷、自卑的苦悶、人際的衝突、追求的失落等。
其實,現實生活中,我們所要麵對的煩惱遠遠不隻這些。“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煩惱總是難免的。但是煩惱並不可怕,關鍵看你怎麼對待它。處於青春期這個年齡階段,更多的是處於一個夢想和現實的邊緣地帶,更像一個拿不準自己位置的中間人,很多事情都沒有整體的規劃,更多的是自己想什麼就想去做什麼,而且從來不考慮這件事情的後果,往往在後果產生之後再去悔恨,是這個年齡段的普遍問題。我們應該怎麼看待成長中的煩惱呢?
首先,對待煩惱要有一個正確的態度,要知道所有這些煩惱都是青少年自我意識發展的表現,是一種很正常的現象。
其次,自己學會創造快樂,快樂是人人都追求的一種精神享受,誰不希望自己心情愉快?誰不希冀自己過得幸福美好呢?然而要獲得幸福,就必須自己學會創造快樂,因為快樂與否的感覺是操縱在每個人自己手中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年輕的心,應該多一些朝氣,多一些灑脫,這樣也就有可能多一些智慧,去消除煩惱,輕鬆麵對困難和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