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不在逃了(2 / 2)

不大會幾位大人就都請到了,原來他們一聽到這個消息也急匆匆的就往我這裏趕過來。

幾位大人雖然都是麵現焦急之色,但還是先給我和永曆行了禮,然後才坐了下來。

首先是吏部張文華先說“我等在路上聽到殿下召集我等有事相商,不知道殿下對這件事有什麼辦法。還請殿下明示。”

張文華崇禎十八年進士,得中二甲第四名,因為不是當時執掌天下的文官集團東林黨的人,所以被東林黨人給排斥,一直在各種貧困地方擔任縣令之職,為官清廉、多智,在北方淪陷之後,在廣東安縣組織民團等待救國,收複河山,後來一直在永曆的朝廷內任職,為人勤懇,辦事認真,最後被永曆任命為吏部尚書。

對於這個六十多歲為人正直,對大明忠心耿耿的老臣,朱常熾是相當佩服的,因此,先上前給他斟了一杯茶,然後答道“張大人,不用著急,接著把剛才從楊新安處得到的消息,通報給了在坐的幾位。”

聽到前來的隻是蟒白的部隊,並且現在還是呆在丹罔城裏,沒有出來,因此都是深深的鬆了一口氣。

聽到這個消息,張文華雖說鬆了口氣,但還是有些緊張的說道“殿下,雖說現在敵人還沒有近穀,這就給了我們一個好機會,我們剛好趁著這個機會趕緊轉移,如此才能保證陛下和殿下的安全。”

聽到張文華的話我沒有回答,隻是望了一眼旁邊的兩個人,兵部尚書鄭國棟原本是福建總兵,後來因為擁立之功而被封為兵部尚書。

侍衛長徐方勁,本是太祖年間開國大將徐達之後,一身武藝、兵法,卻因為身份無法得到重用,最後在南京城破之後,跟隨敗兵一路逃到福建,最後被永曆任命為侍衛長,永曆之所以能夠活到現在,跟他的保護是離不開的,他曾經多次救過永曆的性命,就連這次我因為跌下樹撞到腦子後醒了喝的那碗野雞湯,也是他從深林裏麵打來的。

兩個人的表情嚴重不一樣,鄭國棟一聽張文華的建議立馬就點頭同意了,但是徐方勁卻漲紅著臉,說不出一句話來。最後隻能無奈的低著頭。

一見他兩這種表情,我心中頓時有數了,因為我剛才跟永曆所說的要打敗來犯的敵人,並不是騙他的,而是有很強的可行性的,但是,我一個人是做不來的,必須得到一些人的配合,現在看來,這個徐方勁就是一個可以幫助我的人了。

想到這裏,我說道“不知道徐侍衛是怎麼想的。”

聽到我的詢問,徐方勁急忙抬起頭,然後答道“屬下,屬下...說了半天,也沒有下文了。”

“你是不是不想再逃了,想跟敵人好好的幹一仗。”我直接說出了我的猜測。

聽到我的話,徐方勁先是愣了一下然後答道”是,屬下就在這麼想的。”

“你大膽,你無君無父。”聽到徐方勁這麼回答的鄭國棟像是被人給踩了尾巴了一樣,立馬跳起來喊道。

對於鄭國棟的反應我一點也沒有吃驚,但徐方勁卻又漲紅了臉,但是嘴裏沒有分辨,而是跪了下來,磕了一個頭卻沒有起來。

我看著跪著的徐方勁,並沒有說話,而是轉頭問了鄭國棟一句“不知道鄭愛卿,對此事有何看法。”

鄭國棟看我沒有理會徐方勁,更加的洋洋得意,說道“回稟殿下,當然是請陛下跟殿下趕緊離開此地,另覓他處,保的有用之身然後才能驅逐韃虜,複我河山。”說完就望著我,像是在等待我的誇獎一般。

等到沒有人在說話了後,我從座位上站了起來,然後走到徐方勁的麵前,用手將他扶了起來,然後將他送到座椅上,麵向幾人然後說道“我們今天如果逃走了,以後就沒有大明了,從北京到南京,從南京到福建,從福建到雲南,又從雲南跑到了這裏,現在連小小的一個野蕃將軍帶著幾千兵丁,我們都要向喪家之犬似的爭相逃命,那麼吳三桂來了,清廷來了我們難道要自縛雙手,舉手投降嗎。”

一番話說完,我就雙眼放光的緊緊盯著幾人,徐方勁聽完我的話,雙眼放光,呼吸加速,張文華也粘須深思,隻有鄭國棟露出了驚恐的表情。

過了一會,隻聽張文華開口問道“殿下的意思我明白了,但是不知道殿下想怎麼做。”

“抵抗到底,殺盡一切敵人,我要讓所以人都知道,我大明還有希望,我朱家還有人活著。”

張文華聽了我的回答後,又向坐在一邊,從進來就沒有說過話的永曆問道“不知道陛下是何打算。”

“從今天起,朕召朱常熾為太子,加封監國,以後無論大小事務皆有太子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