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璀燦星空探秘(3)(2 / 3)

木星有可能成為未來的太陽嗎

木星是太陽係九大行星中最大的一個,它那圓圓的“大肚子”裏能裝下一千三百多個地球。它的分量也很重,太陽係裏除太陽之外,所有的行星、衛星、小行星等大大小小的天體加在一起,還不及木星重。天文學上把木星這類巨大的行星稱為“巨行星”。

有人認為,這顆行星在未來很可能改變自己的屬性,成為太陽係中的“第二個太陽”,這是什麼原因呢?

原來,公元前104至公元1368年間的天文觀測資料表明’木星的亮度在逐漸增加。另外,根據理論計算,木星的表麵溫度應該是一MST,然而1974年12月“先驅者”11號飛掠木星時,卻測得它的表麵溫度為一148弋。一般行星表麵的溫度是穩定的,它從太陽那兒接收的能量與它發散到宇宙空間的能量應收支平衡,但木星卻支出大於收入。這說明木星內部存在著豐富的能源,它是一顆能自己發光發熱的行星。

采一些科學家認為,木星內部正在像太陽那樣進行熱核反應,核心溫度越來越高。他們還認為,太陽以太陽風的形式向外拋出的粒子,相當一部分被木星俘獲木星的質量和能量因而逐漸增加,太陽卻日漸衰弱。30億年以後,太陽將像一個垂暮的老人,而木星就會像一顆新生的太陽一樣,照亮茫茫的太空。

也有科學家認為,木星的體積隻有太陽的千分之一,中心溫度隻有太陽的五百分之一,不足以產生熱核反應,因此不具備成為恒星的資格。他們認為木星過剩的能量是木星形成之初從原始星雲中積聚的熱能。

木衛二上可能存在生命嗎

1979年3月,當美國發射的“旅行者”號空間探測器飛臨木星的衛星之一木衛二上空時,競發現它的表麵布滿了清晰可辨的冰殼的裂紋:長達上千千米,寬數十千米,深一二百米。尤其引人注目的是,裂縫輪廓分明,具有明顯的褐色。光譜分析表明,這些褐色的東西很可能是有機聚合物。

1995年12月,美國發射的木星探測器“伽利略”號進入環繞木星運行的軌道。後來,它多次掠過木衛二,向地球傳送了許多有關木衛二的信息。不久前,“伽利略”號發回的最新信息令美國宇航局的科學家們欣喜若狂:木衛二厚厚的冰層下可能蘊藏著極其豐富的水,這使人們對木衛二上可能存在的生命充滿了探尋的渴望。

給這種渴望以有力支持的是一項來自地球本身的發現。原來,在地球的南極圈內,有一些常年冰封的湖泊。當南極的陽光穿透厚厚的冰層照射到冰湖的最下麵時,可以說已經極其微弱了。然而,當人們潛入這終年冰冷的湖底時卻意外地發現那裏生活著一大片藍綠色的海藻。生命是如此頑強,這不能不讓人讚歎。聯想到木衛二上那些可能存在的有機物,受到的光照並不比南極的冰湖少,所以,生命在那些冰殼的裂縫處繁殖和生存是完全有可能的。

當然,木衛二上究竟有沒有生命,還有待人們去進一步考察。

土衛六:40億年前的地球

盡管卡西尼號探測器已經拍回了眾多圖片,但對於土衛六的點滴發現直到今天依然有著轟動效應。因為這是太陽係中,大氣環境最接近地球的天體之一。近日,美國宇航局卡西尼項目小組發表報告說,卡西尼飛船上幾部高科技觀測儀器最新拍攝發回的土衛六圖像顯示,土衛六上可能存在液態海洋。這一發現使土衛六更接近40億年前的地球,它也因此再度成為天文學界關注的焦點。大氣——衛星中的異類等待千年才會下一次雨,落下的卻是甲烷液滴;液態甲烷的洪流在地表衝蝕出了河流與湖泊;地表出現一180T的超低溫;目力所及之處,一片荒蕪景象……這就是天文學家為我們描繪的土星第一大衛星——土衛六上的情景。

不過,這還不足以說明天文學家為什麼對它傾注如此大的熱情——事實上,土衛六最吸引人之處在於,它與太陽係內的其他衛星不同,表麵包裹著一層厚重的大氣,並在大氣之下孕育出一個與地球環境非常接近的土衛六環境。

作為太陽係內最重要的五大行星之一,土星已經為人類熟知。古代中國天文學家將其稱為鎮星,認為它具有五行之中“土”的德行。

1610年,伽利略借助自己新近改良的望遠鏡,觀察到土星周圍存在一個模糊的區域。由於.這個望遠鏡還相當簡陋,因此,伽利略認為土星旁邊伴有小型天體,導致了這一情況。1656年,荷蘭天文學家克裏斯蒂安惠更斯利用更加精準的望遠鏡,辨識出了土星球的真實麵目。惠更斯還在土星環外側觀察到一個微弱的光點。因為土星的拉西文名源於薩圖努斯,希臘神話中提坦神族的一員,他於是將這一光點命名為提坦。這個橙色的天體,就是土衛六。為了紀念惠更斯發現土衛六的工作,後來的土衛六探測器便以他的名字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