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月球竟然是地球的寄生蟲,可是如果真的摧毀了月球,宇宙一定會發生一些變化。這些變化是好是壞?我們無法預知。我們隻希望科學家能慎重考慮,然後再做決定。
驚曝月球八大秘聞
月球從地球偷能量
地球上的潮汐現象多數是由月亮引起的(太陽的作用稍小一點),由於月亮繞著地球旋轉,地球上的海洋受到月球的引力牽引作用,麵對月亮的那一麵就出現高潮,這恐怕人人都知道。而與此同時,地球上遠離月球的另一麵也出現另一個高潮,這是因為月球對地球本身的引力牽引作用大於對其水體的作用,從而使另一麵的海水向外“鼓”而造成的。
在滿月和新月時,太陽、月亮和地球都在一條線上,這時形成的潮異乎尋常的大,我們稱之為朔望大潮;而當月亮在最初的和最後的1/4月牙時,較小的小潮就形成了。月球以29.5天的周期環繞地球的軌道並不是一個規則的圓形,當月亮到達離地球最近處(我們稱之為近地點)時,朔望大潮就比平時還要更大,這時的大潮被稱為近地點朔望大潮。
所有這些牽引現象還產生了另外一個有趣的作用:通過牽引,地球的自轉能量被月球一點點地“偷”走了,因此每一百年我們的星球自轉周期就要減慢1.5毫秒。
月亮每年逃離3.8厘米你知道嗎?月亮正在悄悄地從地球身邊溜走。每一年,月球都從地球上吸取一點自轉能量,並利用這能量來使自己在軌道上向外偏離3.8厘米。天文學家告訴我們,當月亮形成的時候,它與地球的距離僅僅是22530公裏,而現在的距離已經拉大到了45萬公裏,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月亮會走得越來越遠。
月亮是雞蛋形的月亮並不是圓的(或說球形的)。它的形狀更像是個雞蛋。當你在夜空中舉頭望月時,它那雞蛋形的兩個尖端之一就正對著你。另外,月球的質量中心並不在其幾何中心,它偏離中心大約有兩公裏。
“克魯特尼”
月亮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對嗎?或許不是這樣的。1999年,科學家們發現了處在地球引力控製範圍內的另外一顆小行星,其寬度為8千米,它成了地球的另一顆衛星。
這顆小行星被稱為“克魯特尼”,它沿著一條馬蹄形的軌道行進,繞地球一周大約要花七百七十年的時間。科學家們認為,它像這樣在地球的上方懸吊的狀態還能夠保持至少五千年。
環形山未受侵蝕
月亮上坑坑窪窪的表麵是在距今38~41億年前受到宇宙中岩石的強烈撞擊而形成的。
這一通強烈的岩石衝擊遠遠勝過拳擊沙袋所承受的頻頻打擊,留給月亮的是遍體的坑洞,我們稱之為環形山。但是這些環形山並沒有受到多大的侵蝕,這主要有兩個原因:其一,月亮的地質活動不太活躍,因此這裏無法像地球上那樣由地震、火山爆發和造山運動而形成世界未鮮之健大采餘10四千變萬化的地形地貌;其二,由於月球幾乎沒有大氣層也就沒有風和雨,因此表麵侵蝕作用就很少發生。
地球400棵樹來自月球
在地球上,有超過400棵樹是從月亮上來的。更準確地說,它們來自月球軌道。事情是這樣的:1971年,阿波羅14號的宇航員斯圖爾特魯薩在出發時隨身帶上了一包種子,當他的同伴阿蘭謝帕德和埃德加米切爾忙著在月亮表麵漫步行走時,魯薩卻小心看護著他的種子。
後來,這些種子在地球上發了芽,它們被種在美國國內許多不同的地點,並被人們稱為月亮樹,它們中大多數都長得很好。
為何總是同一張“月臉”
也許最有趣的是月亮總以相同的一麵對著地球。既然地球和月亮都在自轉並且沿各自的軌道行進,這又怎麼可能呢?
音妙的佘發現Uo五很久以前,地球的引力作用使月亮的自轉逐漸減慢。當月亮的自轉周期慢到和它的軌道周期(也就是它繞地球一周的時間)相吻合時,這種引力作用達到了平衡,月亮從此就以一麵朝著地球了。太陽係其他行星周圍的月亮也有著相似的特點。
當月亮繞地球旋轉時,它部分的時間處於我們和太陽之間,它被太陽照亮的那一半遠離我們,這時我們稱之為新月。由此說來,根本就沒有什麼月亮的暗麵一說,隻是我們看不到它而已。
當月亮轉到軌道的另外一側時,從地球上看去,它所反射的一小條太陽光從地球上看去就成了彎彎的月牙;而當月亮來到正對太陽之處時,它在我們眼裏就完全被照亮了,這就是滿月。
月亮的形成之誕目前,關於月亮形成的最重要的學說認為,月亮是在大約45億年前,由於一顆大小近似火星的星體強烈碰撞並劃過地球形成的。當時的碰撞形成的大量熔化的岩石碎片和塵埃被甩到地球周圍軌道之內,經過一段時間的相互碰撞和聚集而形成了今天的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