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萬年前的古“長陽人”隻是“朱栗山人”的晚期人類了。按此推論下去,人類不就起源於朱栗山嗎?
當然,這些中國的考古學家們的研究和推論,沒有脫離骸骨的立論根據而進入基因研究,但是現在隨著人類基因草圖的完成,所謂的“朱栗山人”、“長陽人”是否可說是人類的祖先,遲早是可以破解的。但是可以肯定,“朱栗山人”和“長陽人”,起碼在一定階段內可以說是華夏民族的祖先,這一條是不會錯的。
地球上發生的神秘突變事件
生物突然大滅絕
2.5億年前,地球絕大多數物種在一段相對較短的時間內滅絕,成為我們這個星球史上獨一無二的一個物種滅絕時期。長久以來,科學家一直在尋找背後的原因。最近,《科學》雜誌揭示出這次大滅絕不是逐漸消滅,而是一次突然爆發的災難性事件。
據介紹,由於地層化石記錄的缺乏,2.5億年前生物大滅絕的原因曾被認為是長期海平麵下降引起持續性環境惡化,導致生物加速消亡。20世紀70~80年代,中國華南地區連續發現記錄這一特大生物滅絕過程的地層,一些中外專家根據對這些地層化石的觀察分析,捉出了2~3次分期滅絕的觀點。近幾年,金玉升等科研人員應用現代科技手段,對古生代與中生代分界的國際標準地層——浙江省長興縣煤山剖麵豐富的古生物資料進行嚴密的科學研究分析,首次提出2.5億年前的生物大滅絕是一次爆發性的災難事件。
那次物種大滅絕發生在2.5億年前,也就是所謂的“二疊紀至三疊紀大滅絕”,因為它發生在地理上二疊紀時期的末代和三疊紀時期的開始。當時,地球上90%以上的海洋動植物以及70%的陸地物種慘遭滅絕。大滅絕標誌了地球上第一次生命蓬勃發展時代的結束,同時,它又宣告了爬行動物興盛時代的開始。但大滅絕背後的“凶手”到底是誰?
像警察調查一樣,科學家們希望通過重建大滅絕時的詳細場景,包括它發生的時間和形式,來全力以赴找到滅絕的原因。近期,《科學》雜誌公布了研究結果,這次大滅絕可能是在50萬年或是更短的時間內發生的。
《科學》雜誌的研究員還公布了其他驚人的線索,包括從滅絕時期岩石層裏發現的一些細小的金屬球,這些線索有助於搞清真相,大大縮小了科學家們查找原因的範圍。
科學研究者們,包括來自南京的中國科學家和美國華盛頓的科學家,在中國浙江長興縣煤山對“二疊紀《疊紀大滅絕》”進行了研究。之所以在煤山進行研究,是因為那裏有一係列的岩石層橫跨這兩個地理時期。
科學家們的分析指出,他們研究的大多數物種大約在2.51億年前從化石記錄中消失,是在二疊紀至三疊紀交界時的岩層中。這些岩層表明,二疊紀至三疊紀交界時期之前,33%的物種滅絕,而在交界時,物種滅絕率高達94%。這種令人驚異的滅絕率的上升是突然出現的,是在僅僅50萬年內發生的。
科學家們認為。大滅絕是單獨的、突然出現的,而不是幾個一連串更小形式的滅絕。大多數物種在大約2.51億年前滅絕的,隨後,少量的幸存生物在後來的1百萬年中也消失了。
科學家推斷,這次生物大滅絕,很可能是受超大規模火山噴發、地外物體撞擊等突發性因素的驅動。這與6500萬年前恐龍滅絕事件有很多相似之處。
當大多數研究者們還在調查大滅絕的神秘原因時,一些科學家的興趣已經轉移到這之後發生的事情上去了,就是後來的生物大複興。
他們想用大滅絕找到的信息來搞清楚這場大災難之後,生命是如何重新興盛起來的,來探索出那些幸存下來的動植物的本質和生命反彈的時間和形式。他們認為,了解大滅絕之後再複興的原因,對於了解生命的曆史可能比了解災難本身更重要。
他們說:“生命從最初形態發展進化到今天,物種大滅絕是一種最基本的變化。今天的生物,都是基於那些25億年前滅絕的那些生物上發展起來的。”
地球突然變冷
根據一種生活在海洋中的矽質浮遊生物——放射蟲留下的“蛛絲馬跡”,我國科學家研究證實,90萬年前地球氣候確實存在突然變冷的“中更新世革命”。
20世紀90年代初,德國科學家根據赤道太平洋海底沉積物中有孔蟲氧同位素的記錄,研究認為,地球氣候在90萬年前突然變冷,並將這一事件稱為“中更新世革命”。由於這一觀點與傳統的地球氣候理論測算值並不吻合,因此在國際上一直存有爭議。
我國科學家用了5年時間,對中國南海南部海底沉積物中放射蟲的記錄進行了深人分析研究,結果發現,90萬年前後放射蟲的種類、數量均有很大不同。90萬年以來,海洋中的放射蟲數量大增,放射蟲的種類也從熱帶組合占優勢轉變成亞熱帶組合占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