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所知地殼岩石的年齡絕大多數小於20多億年,即使是最古老的石頭——丹麥格陵蘭的岩石也隻有39億年,而天文學家考證地球大約已有46億年的曆史,這說明地球殼層的岩石並非地球的原始殼層,是以後由地球內部的物質通過火山活動和造山活動構成的。
地幔厚度約2900公裏,主要由致密的造岩物質構成,是地球的主體。放射元素大量集中在此,將岩石熔化。故此層可能是岩漿的發源地。地核的平均厚度約3400公裏,外核呈液態,可流動。內核是固態的,主要由鐵、鎳等金屬元素構成。中心密度為每立方厘米13克,溫度最高可達5000T左右,壓力最大可達370萬個大氣壓。
地球的年齡我們居住的地球,自誕生以來,已有46億年的曆史了。在這漫長的歲月中,地球不斷發展變化,逐步形成了今天的地球模樣。
地球生命史也長達38億年,人類則有二三百萬年的曆史。如果把地球46億年的演化史比作24小時的話,人類的出現則隻有半分鍾,這時,我們會看到一幅十分奇異的演變圖景。
在一晝夜的最初子夜時分,地球形成。
12小時以後,中午,在古老的大洋底部最原始的細胞開始蠕動。
16時48分,原始的細胞體發育成軟體動物、海綿動物和藻類,然後,出現了魚類。
21時36分,恐龍王朝到來。
23時20分,鱗甲目動物全部絕跡,地球是哺乳動物的天下。
隻是到了23時59分30秒,才出現最早的猿人。
人類從原始蒙昧進人現代,在這一晝夜中隻有1/4秒。
自然界在極漫長的時期逐步發展起來,人類在其過程中隻占了短暫的一瞬間,我們對地球的了解是極其有限的。
事實上,地球是既古老又新鮮的,我們對他既熟悉又陌生。
地球在不斷膨賬
地球的體積在膨脹。過去一直認為,地球的體積是1100億立方公裏。科學家最新研究表明,地球實際體積要比這個數字大,因為地球在不斷地膨脹。地質學家在收集大西洋中脊東西兩側的大量資料時,看到了令人吃驚的一幕:大洋的底麵在不斷擴大!由於海底火山不斷湧出熔岩形成新的地殼,海脊西側的舊地殼便被向外推移過去,大西洋的東側海底正在向東移動,西側海底在向西移動一大洋底部在擴張!海底擴張導致1910年魏格納提出大陸漂移理論。他提出,所有大陸在很久以前都一度全部合而為一成超大陸,以後超大陸逐漸破裂,分離形成了北美大陸、格陵蘭奇大陸和歐亞大陸大部分,以及南美大陸、非洲大陸、南極大陸和澳洲大陸。現在的大陸僅是我們地球外層幾個巨大板塊的最上麵部分,板塊的邊界都是有著妙劇烈地質活動的地區,火山、地震頻頻發生,熔岩在這裏從地球深處湧上來形成新地殼。兩板塊碰撞,那裏便聳起高大的山脈,同時有強烈地震發生。由於的海底擴張,影響地球內部的物質組成,地心的密度逐漸變小,而地球的體積愈來愈大。由於體積的增大,使它自轉的速度也降低了。美國科學家威爾斯分析一許多珊瑚蟲化石,從這種生物堅硬甲殼上的年輪和生長線得知,在3.7億年前,地球上的一年等於395天,而現在隻有365天。據此推論,在2億年前,恐龍統治著整個世界,當時一年有385天,當時一天僅為23小時。當第一批植物離開水向陸地生根時,距今約4億年,那時一年有405天,一天隻有21.5小時。%在原始海洋擁有豐富的無脊椎動物,開始誕生有保護骨骼的脊椎動物時,是距今6億年前的事,那時,一年不少於425天,一天長僅為20小時。
這應該又是地球每天時間變長的一個解釋了,相信不久的將來,地球自轉的秘密會全部揭開。
地球在不斷升溫
不僅地球表麵的氣溫在明顯升高,而且地核的溫度也在大幅度上升。美國科學家通過金剛石和鑽槍模擬地核壓力的實驗,得出:地核溫度為6880T不僅較以前人們認為的2700一SYOOt要高幾千度,而且比太陽表麵的6000T還要高。同時,經實驗表明,大陸漂移的動力熱源也來自地核,而不是以前認為的地核上麵的地幔。這給科學家研究地球運動的規律提供了新線索。地球是個固體星球,往地球裏麵看,首先最外麵是海洋下7.2公裏,陸地上40公裏的地殼。地殼下麵是地幔,厚度約為2900公裏,地幔下是地核,地核的壓力驚人,所以溫度雖高,仍然是固態。
新計算出的地核溫度,讓我們意識到地幔和地核之間就像有一個壓力鍋絕大部分地核熱量不能釋放出來,但少量熱氣可以溢出通道,使地幔慢慢沸騰整個地幔都在對流。
地球的未來命運
日本東京技術學院的一項研究稱,地球的海洋將會在10億年後完全幹涸,地球表麵的所有生物將會消失,地球的命運將同火星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