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工作者賦予宇宙弦的性質是異乎尋常的。如果在房間裏有一節這樣的弦,是很難被發現的。它有點兒像蜘蛛絲,但遠比原子還細。你可以穿過它走路而絕不會發現它。但是,1厘米的宇宙弦比整座喜馬拉雅山的質量還要大,直徑細到1(TM厘米,但質量卻高達每厘米1022克。其次,質量是可變的,完全決定於其張力:拉得越長,繃得越緊,質量越大,它的強度也極大。
宇宙弦的活動與其鄰近的天體、宇宙膨脹密切相關。起初,宇宙弦以接近於光的傳播速度跟隨宇宙一起膨脹,並具有各種複雜的形狀和運動。但是,普遍膨脹使宇宙弦的彎曲部分被拉直並使振動慢下來。當宇宙弦振動時,產生互相交和自相交現象,其結果形成了許多閉合的弦圈。大弦圈隨宇宙繼續膨脹而增大其“個頭”,同時其形狀更加平滑。較小的弦圈不停地振動,成為引力輻射的源泉。這就是理論家賦予宇宙弦的另一種奇特性質:要麼伸展到無窮遠處,要麼形成閉合的無終點的環圈。
按照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在大質量宇宙弦附近將發生空間畸變,這對於光線的傳播將產生一定的影響。來自運動著的宇宙弦後麵的光線掠過弦旁時將被折射,產生光源的雙重像,即所謂引力透鏡效應;此外,從空間畸變處發出的電磁輻射其波長將發生藍移現象,這一效應對宇宙背景輻射將會有察覺得出來的影響,但迄今未觀測到輻射溫度在“宇宙弦”的一邊升高和在另一邊降低的現象。
宇宙弦論的兩位創始人澤爾多維奇和維倫金曾建議這些假設的、高度繃緊的細弦可能是從早期宇宙的氣體中生長出星係的“種子”。但近來對這一問題有兩種截然相反的建議:一種學說認為宇宙弦的強大的引力使在它們周圍的物質聚集起來,從而開始了星係的形成。但更新的一種推測恰恰相反,認為從這些弦發出的電磁輻射在早期宇宙的物質中吹出了許多“泡泡”,並把這些原始物質壓縮在泡與泡之間形成“薄餅”,而星係則是在這些泡壁間形成的。
近來,維倫金、韋頓等人又進一步提出關於超導宇宙弦的設想,他們猜測,在我們銀河係中心可能存在著一個這樣的小宇宙弦圈,並認為銀河係中心的射電天圖上所顯示出來的細線可能就是明證,但尚需通過光學圖像來定案。更有趣的是他們關於把超導宇宙弦作為類星體中心發電機的建議,這可與流行已久的大質量黑洞模型相比較。
從表麵上看,宇宙弦論可以解釋宇宙大尺度結構的一些觀測事實:如星係沿空洞周圍形成弦線式的環狀分布,許多星係團呈扁長形,發現了幾億光年長的超星係團和星係鏈等等,但尚需精度更高的觀測數據來加以驗證。很多理論問題也需要繼續探討,如有關超導宇宙弦的電流耗散、與等離子體的作用、磁發電機效應等等。可見,宇宙弦的本性尚是一個不解之謎,還要作深入的探討和觀測。’
宇宙中的“黑色騎士”之謎
在太陽係中存在著來自地球之外的人造天體,這已不是什麼奇聞了。
1961年,在巴黎天文觀測台工作的法國學者雅克瓦萊發現了一顆運行方向與其他衛星相反的地球衛星,這顆來曆不明的衛星被命名為“黑色騎士”。隨後,世界上有許多天文學家按瓦萊提供的精確數據,也發現了這顆環繞地球逆向旋轉的獨特衛星。1981年蘇聯的一家天文台也證實了“黑色騎士”的存在,具體特征如下:它在地球高空的軌道上,循著極大的楠圓軌道運行,體積甚小,十分耀眼,像是個金屬球體。
法國學者亞曆山大.洛吉爾認為,“黑色騎士”可以用與眾不同的方式繞地球運行,表明它能夠改變重力的影響,而這隻有作為外星來客的UFO(不明飛行物體)才能做到,因此這顆被稱作“黑色騎士”的奇特衛星可能與UFO具有聯係。
1983年1~11月間,美國發射的一顆紅外天文衛星在北部天空掃描時,在獵戶座方向兩次發現一個神秘天體。兩次觀測這個天體時隔6個月,這表明它在空中有穩定的軌道。
1988年12月,蘇聯科學家通過地麵衛星站發現有一顆神秘的巨大衛星出現在地球軌道上,他們當時以為這是美國“星球大戰”中的衛星。稍後蘇聯方麵才知道,美國的科學家也在同一時間發獅P顆神秘的衛星,而美國人則以為它是屬於蘇聯的。
經過美蘇兩國高層官員通過外交途徑接觸和討論,雙方明白那顆衛星是出自第三者。以後的一係列調查表明,法國、西德、日本或地球上任何有能力發射衛星的國家都沒有發射它。
隨著人類飛天夢的實現和航天事業的發展,人們對宇宙的認識越來越深刻,太空中那些神秘的星球也一天天露出它們真實的麵目。然而,浩瀚的宇宙實在是太神秘了,它仍然藏著無數人類科學目前還無法破解的奧秘和神奇。在這些宇宙的未解之謎中,首先,人類要麵對的就是有關宇宙是怎麼來的,後來又是如何演化的問題。
人們對此有種種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