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1 / 2)

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

不管白貓黑貓,會捉老鼠就是好貓。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惟一標準。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貧窮不是社會主義。1904年8月22日,鄧小平誕生在四川省廣安縣協興鄉牌坊村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童年的時候,他名叫鄧先聖,學名鄧希賢。少年的鄧小平已經有了愛國思想,隻不過他當時對救國的想法還隻是在學生中流行的“工業救國”的思想。

1919年,重慶開辦留法預備學校,在父親的建議下,鄧小平考入這所學校。鄧小平盼望著能在法國勤工儉學的同時,學點本事報效祖國。

1920年夏天,鄧小平與自己的同學一起前往向往已久的法蘭西國土,但在那兒隻能靠打零工來維持生存的嚴酷現實使他的美好願望很快化為泡影。在當時,無論是體力上的勞累,生活上的困窘還是法國工人的歧視欺辱,鄧小平都把它當成是對自己的一種磨煉練。

當時的法國,在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影響下,馬克思主義和其他各種社會主義思潮廣為流行,一批先進的中國留學生先後接受了馬克思主義而走上革命的道路。在較年長的趙世炎、周恩來等人影響下,鄧小平積極學習馬克思主義,1922年參加了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後改為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旅歐支部)。1924年下半年,他成為中國共產黨黨員,並擔任青年團旅歐總支部的領導成員。

1926年去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一年後,鄧小平於次年春回國。隨即,由於蔣介石叛變革命,在黨中央工作了一段時間後,鄧小平於1929年被派往廣西,同張雲逸等在廣西組織發動了百色起義,創建了紅七軍和紅八軍。

1931年,他率領紅七軍轉移到江西與中央紅軍會合。長征前,由於“左”傾機會主義者在黨內把持大權,支持毛澤東正確主張的鄧小平受到不公正待遇,被撤銷一切職務,派到邊遠地區當巡視員,遵義會議後,這個處分才被撤銷。

抗戰爆發後,他被派往八路軍129師任政治委員,與劉伯承師長開始了長達13年的默契的合作。在這個位置上,他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政治組織和軍事才能,將129師以及後來的晉冀魯豫野戰軍、中原野戰軍和第二野戰軍打造成了一支戰功卓著的鐵軍。

解放後任西南局第一書記,鄧小平隻用了三年時間,就完成了解放西藏、剿匪、鎮壓反革命、恢複工農業生產、修建成渝鐵路等一係列艱巨的任務,將西南地區徹底改變了模樣。

1952年7月,中共中央調鄧小平到中央工作。

1956年9月在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鄧小平在會上作了關於修改黨的章程的報告。隨即,在八屆一中全會上他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成為第一代領導集體中的一員。

1966年至1976年,毛澤東領導和發動的“文化大革命”,把中國引入歧途。以林彪、江青為首的一幫野心家陰謀家利用這個機會進行篡黨奪權,使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遭受了空前的浩劫。在十年動亂中,鄧小平兩次被“打倒”,經曆了他政治生涯中最艱難、曲折的時期。“文化大革命”一開始,鬥爭的矛頭很快就集中到劉少奇、鄧小平身上。鄧小平被扣上“中國第二號最大的走資派”的帽子加以殘酷批鬥,親屬也受到株連,正在北京大學物理係讀書的大兒子鄧樸方也被迫害致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