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外音:
我們知道唐玄宗開創的開元盛世是中國曆史上大大小小的盛世之中最為輝煌燦爛的一個盛世,這個盛世是唐玄宗個人的驕傲,也是中國曆史的驕傲。唐玄宗不僅親手締造了這個典章渙然,文采風流的開元盛世,同時他也親手把這個盛世葬送在了安史之亂的戰火之中。白居易的一曲《長恨歌》真是寫盡了當年的風流,也寫盡了當年的無奈。我們這個係列就是以《長恨歌》為題,以唐玄宗為線索串起了開元天寶這個波瀾壯闊的大時代。那麼在這個時代即將畫上句號的時候我們不禁有一些疑問,唐玄宗究竟算是一個怎樣的皇帝?他開創又是一個怎樣的時代,大唐盛世由盛轉衰的原因又是什麼呢?
蒙曼:
唐玄宗到底是一個怎麼樣的皇帝呢?我想講三方麵的內容,第一,我想說唐玄宗他是一個有為的皇帝。中國古代號稱三大盛世,漢武盛世、開元盛世、康乾盛世,那在這三大盛世之中開元盛世無疑是最為突出的一個,在經濟上開元盛世曾經創造了糧食存儲量達到1萬萬石的奇跡,男耕女織兩不相失。那在政治上,開元盛世擁有姚崇、宋璟等等一代賢相,他們的能力和業績往遠了比不遜於蕭規曹隨,往近了比也絕不亞於房謀杜斷。那再從軍事上講,王中嗣,高仙芝等等這一代明將,就在安西,北庭,河西、隴右、朔方、河東、範陽、平盧、劍南等等,這些沿邊藩鎮縱橫馳騁,保衛著唐朝廣大的疆土。那再從文化上講,開元盛世更是群星璀璨,不僅僅有李白,杜甫這樣的傑出詩人,也有像高僧一行那樣的科技奇才。那麼開元天寶年間擁有如此眾多的人才,擁有如此輝煌的功業,原因在哪裏呢?唐玄宗本人的成就當然是一個很大的因素。
那就像《舊唐書·玄宗本紀》裏頭所講的那樣,我開元之有天下也,糾之以典型,明之以禮樂,愛之以慈儉,律之以軌儀。黜前朝徼幸之陳,杜其奸也。焚後庭珠翠之玩,戒其奢也;禁女樂而出宮嬪,明其教也。這是很大的一段評價,它在講什麼內容啊?它是說開元盛世之所以能夠出現是因為唐玄宗采取了黜落奸佞,焚燒珠翠,考核官員等等一係列政治措施。那麼這些政治措施它的內在精神是什麼呢?用一個詞來概括的話我認為就是克己複禮,克製自己的欲望來達到一種道德的境界。
那唐玄宗難道不愛奢侈品,他愛啊。可是開元初年正是唐玄宗把後宮的那些珠翠寶物給集中到庭院裏燒了,唐玄宗難道不愛美人嗎?我們知道他也愛,可是開元初年正是他把宮裏的那些用不著的宮女都打發回家讓她們嫁人過自由的生活去了。
那再講一個事情,開元十二年的時候唐玄宗頒布敕令說“自今以後諫官落獻封事,不限旦晚,任封狀進來,所由門司不得有停滯;如有除拜不稱於職,詔令不便於時;法禁乖宜,刑賞未當,征求無節,並極論失,無所回避。”什麼意思呢?他說以後誰要是想給我提什麼意思有進諫文書的話不論是早晨還是晚上任何門禁都不許攔。另外呢?如果我在施政的過程中任命了不恰當的人發布了不恰當的詔令,或者說我的刑賞不合理,或者說我向老百姓索求無度,那麼所有的人都有權利有義務向我直言極諫,絕對不要回避問題。這是什麼意思呢?這是一種虛心納諫的政治風氣。他們正是因為唐玄宗一心求治的胸懷和勵精圖治的誠意才有了河清海宴國泰民安的開元盛世。能夠做到這一點這難道不是一個有為的皇帝嗎?這是我們講的第一點有為。
第二點我還想說呢唐玄宗是一個有才的皇帝,中國古代從秦到清大大小小的皇帝是400多個,那麼在400多個之中找出幾個有作為的還是不困難,但是就像毛主席在《沁園春·雪》這首詞裏頭所講的那樣,“惜秦皇漢武,略輸文才。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隻識彎弓射大雕。”什麼意思啊?大多數有為的皇帝他隻有政治才幹,誰能像玄宗那樣多才多藝呢?玄宗他能寫詩,能作曲,能琵琶,能打羯鼓,至於說騎馬打獵,揮杆打球那更是不在話下。他不還親自創辦梨園藝校嗎,“教太常樂工子弟三百人為絲竹之戲。”自己親自教學生,所以後來被藝術界尊為梨園鼻祖。那麼,正是在唐玄宗的引導和提倡之下,開元盛世才顯得格外的文才渙然。到什麼程度呢?《新唐樹·藝文誌》有這麼一個記載,說“藏書之盛,莫勝於開元。”開元時代以藏書著稱,藏了多少書呢?“其著錄者五萬三千九百一十五卷,而唐之學者自為之書又二萬八千四百六十九卷。”以前學者留下來的是五萬多卷,唐朝的學者又是兩萬多卷,加起來其實是超過八萬卷了,這在當時是一個很大的數字。藏書自然是為了保存以前的學問,可是最重要的還是要開創未來,培養未來的學問家。那怎麼培養呢?最好的方法當然就是辦學校了,在開元二十六的時候藏玄宗曾經下令州縣每鄉都要設置學校驛所來培養學生。每一個鄉啊,這是一個相當大的普及,是一個了不起的舉動。所以呢當時社會溫文爾雅,也是蔚然成風,就像《舊唐書·玄宗本紀》所說的那樣“於時垂挑髫之倪,皆知禮讓。”還垂著頭發的小孩子他就知道講禮貌了,有辭讓之心了。這是第二點,我們說唐玄宗是一個有才的皇帝。
第三點我想說唐玄宗還是一個有情的皇帝,那麼一談到情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唐玄宗和楊貴妃之間的愛情。那這段愛情經過《長恨歌》的描摹和渲染早已經是家弦戶誦盡人皆知了。可是,如果唐玄宗隻是鍾情妃子的話,那陳朝的陳後主陳叔寶,南唐的李後主李煜也能做到,而且也很多情。唐玄宗這個用情比他們高明在哪裏,高明在他不僅僅局限於身邊的人,他還用情於誰呀?唐玄宗還是可以用情於百姓的。
我們舉一個例子,不是講過玄宗在潼關失守之後從長安出逃,逃出宮去的時候他就路過了左藏庫,左藏庫是一個倉庫裝什麼的呢?裝錢帛的。錢和布帛都在那兒放著呢,那麼一看到左藏庫提醒了楊國忠了,楊國忠就說:“無為賊守”,這東西是我們收斂來的,我們不能給賊人留著,我們把它燒了吧。那麼楊國忠提議燒,唐玄宗是怎麼表態的呢?唐玄宗他說了一句:“賊來不得,必更斂於百姓,不如與之,無重困吾赤子”。什麼意思呢?賊人來了,安祿山來了也是要花錢的呀,如果左藏庫燒了他們在這兒得不的話,那必定會到百姓哪兒去爭斂,與其如此,還不如把這個倉庫給他們留下,讓他們不要再威逼我們的老百姓了,這是一個例子。
那麼再舉一個例子,還是唐玄宗逃難,過了左藏庫之後他就逃出長安城經過便橋就可以進一步往西走了,等於說出了長安了。那這個便橋是當時的一個必經之道,他們的一行人通過便橋之後楊國忠斷後他就命令人把便橋給燒了,為什麼要燒?攔截一下賊兵,也是一個合理的考慮。這時候唐玄宗已經走了一段路了,忽然感覺後麵有濃煙升起,回頭一看便橋著了。那怎麼辦呢?唐玄宗這時候就講了:“士庶各避賊求生,奈何絕其路。”說不僅我們要經過便橋逃命,那官員,那百姓也是要由這條路來逃命啊,我們逃了幹嘛不讓別人逃啊。所以雖然是當時走得很急而且也不知道後麵追兵有多遠,還是命令高力士回去帶人把這火給撲滅了。
我們講這兩個例子想說明什麼問題呢?我想說唐玄宗晚年固然是犯了非常大的錯誤,固然是要為安史之亂負責任的,但是盡管如此一個封建帝國在後有追兵,前途未卜的逃難路上,還能夠兼顧到老百姓的利益,這也就算是難能可貴了。我們就算他是一個有情之人了。
畫外音:
唐玄宗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皇帝呢?蒙曼老師給出的答案是唐玄宗是一個集有才,有為,有情於一身的風流天子,那麼唐玄宗所開出的開元天寶時代又是一個什麼樣的時代呢?
蒙曼:
第一個我想說這是一個富裕的時代,我們都知道中國古代是以農業為立國之根本的,國家的富裕程度在很大意義上講取決於人和土地之間的平衡關係。那麼唐朝人地之間的平衡關係怎麼樣呢?應該說是中國曆史上最黃金的時代之一,唐朝有多少人口?根據《通典》的記載,玄宗天寶十三載就是公元754年的時候全國共有戶籍人口是5288萬人,這是戶籍人口。但是根據現代學者的推測呢?唐朝的實際人口數應該是超過7000萬的。這7000萬人占有多少可耕地呢?也是根據學者們的推算應該是有850萬頃可耕地,差不多相當於咱們今天的6.6億畝。那麼這個比例有多大?差不多一個人能有9畝多的土地,這9畝多的土地和當時的生產力水平基本上就處再一個比較平衡的狀態之下,那也正是人地關係和諧才會能夠達到大多數人都是耕者有其田的這個境界,這才是杜甫所說的:“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倶豐實。”的一個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