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蒙古族盛極而衰蒙古貴族間矛盾激化(3)(2 / 3)

隨後,朝廷規定中統交鈔(舊幣)對正通寶錢(新幣)為一比二,等於是硬生生地把老百姓手中的票子貶值了一半,與打劫無異。而且鑄造銅錢顯然比印刷鈔票來得麻煩,所以元王朝趨簡避繁,偷工減料,銅錢沒鑄多少,鈔票倒印了一堆。由於交鈔印刷毫無節製,很快造成通貨膨脹,“行之未久,物價騰貴,價逾十倍”,在京城五百貫交鈔,還買不到一鬥小米。

因此,“開河”和“變鈔”促使元末社會矛盾進一步激化。

劉福通起義於穎州

元朝末年時,逐漸形成了南北兩大係統的秘密宗教組織,北方為白蓮教,南方為彌勒教。白蓮教來源於佛教的淨土宗,供養的是阿彌陀佛,他代表光明,就是“明王”。佛教淨土宗的另一派叫彌勒教。彌勒教信奉彌勒佛。他們的領導人分別是韓山童和彭瑩玉。

當元末社會矛盾激化時,韓山童和彭瑩玉的辛勤活動,大江南北已經布下了起義的種子,為日後南方紅巾軍起義的爆發作好了準備。

元順帝調發15萬民工開河後,韓山童等看到時機已經成熟,決定抓住這個機會發動起義。韓山童等派人到處散布童謠說:“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又派幾百個教徒去做挑河夫,在民工中宣傳“明王出世、彌勒下生”,發展教徒。並暗暗地鑿了一個獨眼石人,背上刻了“莫道石人一隻眼,此物一出天下反”幾個字,埋在即將挖掘的黃陵岡附近的河道上。經過這番大造輿論的活動後,黃河兩岸的人心浮動,大家以為元朝滅亡已是指日可待了。不久,民工們果然在河道裏挖出了獨眼石人,於是個個驚詫不已,一傳十,十傳百,中原地區沸騰起來了。

這時,聚集在穎州穎上縣(今屬安微)一帶的韓山童、劉福通等人決定立即發動起義。1351年(至正十一年)五月,韓山童等召集3000教徒,人人頭裹紅巾,在白鹿莊斬白馬烏牛,祭告天地,準備起義。他們發布文告,宣稱韓山童是宋微宗的第八代孫子,應當繼承皇位;劉福通是宋朝大將劉光世的後代,應該輔佐宋朝皇帝的子孫,恢複天下。

由此可見,韓山童在起義一開始目標就很明確以“複宋”作為口號,推翻元朝的黑暗統治。

但是很不幸,正當起義開始發動的時候,韓山童被捕犧牲,他的妻子楊氏帶著兒子韓林兒逃到武安(今江蘇徐州)避難,劉福通等人經過苦戰才逃出重圍。他們出敵人不意,轉而一舉攻下了穎州城(今安徽阜陽)。

因為劉福通的起義軍都頭裹紅巾,所以稱紅巾軍。紅巾軍是元末農民起義軍的主力軍,他們人數多,組織得好,鬥爭目標明確,貢獻最大,所以元末農民起義又叫紅巾軍起義。

紅巾軍占領穎州後,很快占領了毫州(今安徽毫縣)、項城(今河南沈丘)等地。到這年秋天時,紅巾軍又占領了汝寧(今河南汝南)、息州(今河南息縣)、光州(今河南潢州)等地,起義人數達到10萬人。

劉福通在穎州發動起義取得了勝利後,對其他地方的人民群眾的鼓舞很大,各地紛紛起兵響應。在北方地區的主要有芝麻李等起義於徐州,布王三、盂海馬等起義於湘漢流域。

1352年二月,郭子興在濠州起兵。郭子興是定遠(今屬安徽)的富豪,但出身低微,沒有靠山,常受地方官府的氣,所以也參加了白蓮教,平時結交江湖好漢,很有點名氣。劉福通起義爆發後,當地農民也在鬧造反。郭子興帶了幾千人,趁黑夜,偷入濠州城,半夜裏衝進州官衙門,殺了州官,宣布起義。當地民眾紛紛參加起義軍。貧農出身的朱元璋就是在這之後不久投奔郭子興的。

朱元璋崛起

朱元璋加入紅巾軍後,作戰勇敢,且才能出眾。從軍不久,即脫穎而出,被郭子興收為宗人,待同子弟。其後,郭子興又將其義女馬氏嫁給了朱元璋。從此,朱元璋便被人們稱為“朱公子”,在紅巾軍中如魚得水。

1353年六月,朱元璋奉命回家鄉鍾離召兵,擴大隊伍。他以舊時夥伴和同鄉徐達等二十餘人為骨幹,招集了七百餘人入伍,朱元璋因而被任命為鎮撫。後來,朱元璋決心發展自己的隊伍。1354年六月,朱元璋將其率領的兵士交與郭子興,僅帶領徐達、湯和、吳良、吳禎、花雲等二十餘名心腹至定遠。不久,即招編了張家堡驢牌寨民兵三千人,收編了橫澗山繆大亨義兵二萬餘人,並用了近十天的時間加以整頓和訓練,形成了一支基本隊伍。

朱元璋組建隊伍後,即率軍南下,攻占滁陽。經過妙山時,結寨自保的馮國用、馮國勝兄弟率眾來投。馮氏兄弟有政治、軍事眼光。

朱元璋同他們討論天下大勢,馮勝提出先占領金陵(今南京),建立穩固根據地,然後征戰四方,奪取天下的方針,投合了朱元璋的心意,因此被任命為幕府參議,計議征伐大事。

不久,定遠人李善長也來到軍營求見。李善長也是一位難得的人才,朱元璋委任他為幕府掌書記。朱元璋對李善長很信任,不僅讓他參與機密,而且讓他協調文臣武將之間的矛盾,協助考察各種人才,量才委用。

七月,朱元璋攻克了滁州。八月,郭子興率萬餘人來到滁州。他看到朱元璋已擁有三萬人的武裝,且號令嚴明,軍容整肅,十分高興,升朱元璋為總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