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忽必烈汗建立元朝忽必烈與阿裏不哥初次交鋒(1)(1 / 3)

1259年,蒙哥汗死後,當時阿裏不哥戍守都城哈拉和林(今蒙古烏蘭巴托西南哈刺和林),而忽必烈正率軍在湖北與南宋作戰,旭烈兀則率軍在敘利亞境內作戰(參見蒙古第三次西征之戰),於是阿裏不哥覺得機會難得,開始謀奪汗位。阿裏不哥令左丞相阿蘭答兒征兵漠北,燕京行省脫裏赤征兵於河朔。

忽必烈受到密報後,立即率軍北歸,於1260年三月,到達開平(今內蒙古正蘭旗東北閃電河北岸),東道諸王塔察兒、移相哥(也先哥)、忽剌忽兒、爪都,西道諸王合丹、阿隻吉、阿必失合等也來到開平城,召開了忽裏台。諸王大臣共推忽必烈為大汗,即元世祖,建元紀歲,定當年為中統元年。召開諸王大會,即帝位。

五月,阿裏不哥在漠北和林城西按坦河也召集支持他的東、西道諸王召開忽裏台,宣布即汗位。其中有蒙哥汗妻斡兒哈納哈敦和蒙哥的三個兒子阿速台、玉龍答失及昔裏吉,西道諸王有察合台孫阿魯忽、術赤長子斡兒答的兒子合剌察兒等人,東道諸王有塔察兒的兒子乃蠻台等。隨蒙哥汗征宋的一些將領、駐六盤山的蒙古軍主帥渾都海、陝西的劉太平都擁護阿裏不哥。

阿裏不哥稱汗後,命劉太平、霍魯海行省於關右,約六盤山守將渾都海等,自關中進兵反忽必烈。同時,阿裏不哥派遣阿藍答兒率軍南下支援他們,試圖舉兵占領漠南漢地。

忽必烈遣廉希憲為京兆等路宣撫使,出兵陝西,廉希憲擊敗了阿裏不哥在這個地區的主要支持者劉太平,並控製了該地區本來供應阿裏不哥軍隊的糧倉。在取得這個勝利之後,他又向西進軍,把阿裏不哥的支持者驅逐出西北重鎮涼州和甘州。同時,他派遣了一批精銳部隊向南開往四川,牢牢控製了那個重要省份。

忽必烈的支持者宗王合丹、汪良臣等則擊敗渾都海和阿藍答兒軍,殺死二人。這樣,忽必烈的軍隊差不多已經肅清了中國西北和西南部的所有敵人,控製了關隴川蜀地區。

七月,忽必烈率軍親征和林,和林城依靠中原供給糧餉,此時運輸中斷,糧餉不繼。阿裏不哥封察合台後王阿魯忽為察合台汗,命其回國就任,約其濟以兵械糧餉,並守錫爾河,以防旭烈兀和欽察汗國的別兒哥二王來侵犯。九月,阿裏不哥逃回自己的封地謙謙州(今葉尼塞河上遊南)。他恐怕忽必烈來攻,一邊采用緩兵之計,遣使假稱願奉忽必烈為汗,待馬肥之後入覲,一邊約阿魯忽、旭烈兀、別兒哥等諸王至,共商繼位之事。忽必烈留宗王移相哥率兵守和林等待阿裏不哥,自己返回開平。

阿裏不哥投降

此前,忽必烈為控製中亞察合台汗國,派遣察合台曾孫阿必失合的的兒子兀魯克前往察合台汗國主政,途經陝西時被支持阿裏不哥的人逮捕,並被處斬。

為了爭奪察合台汗國,阿裏不哥派遣阿魯忽前去主政。而阿魯忽也比較幸運,他終於到達了目的地,並被立為察合台汗國的可汗。阿裏不哥此時似乎在中亞有了一個極為寶貴的盟友,一個可以為他提供急需的糧餉和其他補給品的盟友。控製察合台汗國及其資源,或者至少與其保持良好關係,對阿裏不哥是至關重要的。因為隻要阿魯忽掌握權力並和阿裏不哥保持良好關係,阿裏不哥就有機會和忽必烈一爭高下。

但是,阿魯忽不僅不向阿裏不哥提供軍械糧餉,反而倒向元世祖一邊。阿裏不哥憤怒之下率軍攻打阿魯忽,並攻占了阿力麻裏(今新疆霍城西北克根河西)和亦列河(今伊犁河)等地,阿魯忽退至撒麻耳幹。阿裏不哥在察合台汗國境內燒殺擄掠,不久,跟隨他的一些諸王也以種種借口離他而去,阿裏不哥隻好班師。

1261年秋,阿裏不哥在回封地途中突然襲擊和林,重新占據漠北。元世祖再次親征,十一月,雙方大戰於昔木土腦兒,阿裏不哥退回封地。元世祖通過承認旭烈兀和阿魯忽對波斯及河中地區的統治權,得到了他們的支持。欽察汗支持阿裏不哥,但隻是從中調停,不願直接參與雙方爭奪。窩闊台汗國的海都雖支持阿裏不哥,也隻是觀望。

1262年二月,正當元世祖與阿裏不哥交戰之際,盤踞山東的漢族地主武裝頭目李璮以宋朝為外援,發動了叛亂,占據濟南,聯絡各地漢族世侯,試圖控製中原地區,但是,漢族世侯無人響應。元世祖調集蒙古軍及各地漢族世侯之兵圍攻濟南,七月,城破,李璮被殺。

忽必烈即位後,接受漢族幕僚的建議,在中原采用傳統的封建統治方式,任用儒臣和漢族世侯,建立中書省、十路宣撫司等機構,憑借中原雄厚的財力和物力,打敗了阿裏不哥。平定李璮叛亂後,元世祖因勢利導,罷世侯,置牧守,實行兵民分治。罷州郡官世襲,實行遷轉法,剝奪漢族地主掌握私人軍隊和專製一方的權力,加強了中央集權。

此前,阿裏不哥在察合台汗國境內的暴行已促使很多人背叛了他。

但他的軍隊的變節行為在1263年極端嚴酷的冬天顯著增加。饑荒威脅著阿裏不哥的軍隊和他的國家的生存,許多士兵和馬匹死亡。在春天來臨之前,甚至他的一些最忠心的支持者也拋棄了他。旭烈兀的一個兒子玉木忽兒聲稱自己生病了,離開他前往中亞西部城鎮撒馬爾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