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聯和民先隊還深入到宋哲元的二十九軍,開展爭取二十九軍抗日的工作。二十九軍中的許多士兵出身於農民,家中遭到饑餓的威脅,家在東北的全家老少正受著日寇的蹂躪,家在華北和其他各地的,也不願遭到東北同胞那種的國破家亡的命運。因此他們有著抗日的情緒和要求。學生通過各種形式和士兵接近,一些民先隊員去擔任士兵的球類教練員、音樂教員,經常去和他們舉行球賽、聯歡,交朋友,並向他們講述日寇在東北和華北的暴行,更加激發起了士兵們的抗日情緒,特別是當喊出“擁護二十九軍抗日”時,士兵們很受感動。士兵的覺悟提高了,他們開始同情學生的救亡運動,感到學生、士兵同樣受著日本帝國主義的壓迫,應該團結起來,共同抗日。

從1936年10月下旬起,日寇在平津連續大演習。騎兵和重炮所到之處,莊稼被踐踏,房屋被炸毀,農民被逐出。黨通過進步報刊提出以武裝示威來回答日軍的侵略演習,並且向二十九軍的官兵進行了宣傳鼓動。“以演習回答演習”,很快地成為群眾的共同強烈要求,許多覺悟了的愛國士兵也堅決向長官要求實彈演習。各界的一致呼聲和愛國士兵的憤怒情緒,促使了宋哲元不得不決定在遠離北平城,遠離日本駐軍的紅山口和固安,進行軍事演習。各校學生聽到這一消息,非常興奮,決定到演習現場進行慰問,鼓舞二十九軍愛國官兵的鬥誌。11月7日和12日,二十九軍在紅山口和固安進行了軍事演習。各校學生在學生會、救國會的組織下,長途跋涉,分赴演習地區。

在演習開始時,戰士們高聲宣讀了由學聯代為擬定的誓詞:“我們以百姓血汗換來子彈,須誠心竭力,期望命中,殲滅仇敵——日本鬼子。”演習時,許多學生也和士兵一起參加了衝鋒。愛國士兵們同學生交談時說:“喜峰口殺得日本鬼子屍橫遍野”“中國人是不怕矮子兵的!”學生們高呼:“擁護二十九軍抗日!”“擁護二十九軍英勇殺敵!”愛國士兵們報以熱烈掌聲,接著就同愛國學生一起高呼:“全國民眾一致聯合起來抗日!”學生代表在講話中,熱情地希望愛國官兵保持喜峰口抗戰的光榮,誓守華北,並表示學生願與士兵攜起手來,為民族的解放拋頭顱、灑熱血。演習結束時,學生們還贈給二十九軍一麵寫著“國家幹城”四字的錦旗,官兵們受到很大鼓舞。這種共同的抗日情緒,在軍民之間是多年來少見的。

不久,日寇進攻綏遠和察東,當地愛國駐軍傅作義將軍的部隊奮起抗戰,一舉擊潰日本侵略者和蒙奸德王的偽蒙軍,收複了百靈廟和大廟。百靈廟大捷的消息,傳到北平、天津和全國各地,人心振奮。北平的青年學生特別興奮,要求國民黨政府擴大綏遠抗戰局麵,實行全民抗戰。

學聯決定大力支持綏遠抗戰,組織了幾千名學生進行街頭宣傳和募集慰勞物品,並發起了捐獻萬件皮衣運動。各校學生為抗戰前線戰士趕製衣褥,許多平時不拿針線的女學生及教授們的妻子,這時也參加縫紉。她們在衣物上還繡上“衝鋒殺敵”四個字。她們邊縫邊唱道:“千針縫,萬針縫,送給綏東戰士穿著殺敵衝鋒。”各校組織了綏遠前線服務團,冒著風寒前往前線進行慰問活動。

(四)“一二·一二”大示威

然而,形勢的發展遠非一帆風順。這時,國民黨政府仍然堅持對日寇妥協投降。綏遠前線取得了收複百靈廟的勝利之後,蔣介石對綏遠駐軍威脅利誘並派湯恩伯率軍進駐綏遠,對抗戰軍民進行監視,企圖與日軍謀求妥協,使局部抗戰告終。國民黨政府的倒行逆施,激起廣大人民的憤慨。11月,上海、青島的日本紗廠工人不堪其殘酷壓榨,先後爆發了反日大罷工。12月3日,日本海軍陸戰隊乘機開進青島,搗毀國民黨黨部,逮捕國民黨官員。國民黨政府不但忍辱、不反抗,反而秘密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協定,包括保證日廠秩序、不再發生罷工,等等。與此同時,國民黨政府對全民抗日運動則嚴厲鎮壓。1936年11月22日深夜,上海救國會領袖沈鈞儒、王造時、李公樸、沙千裏、章乃器、鄒韜奮、史良等七人被捕入獄。“七君子事件”震驚了全國,立即激起全國人民對國民黨政府的極大憤懣,紛紛向國民黨當局提出抗議,要求釋放“七君子”。消息傳來,憤怒的北平學生急切地要求行動起來,北平學聯作出了強烈的反應,宣稱“我們隻有一個總的行動來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