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德裏烽火(2 / 2)

起義部隊經過一個夜晚的急行軍,5月11日清晨到達德裏城邊。英國上校聞訊率軍迎戰。當兩支部隊相互接觸的時候,密拉特印度士兵看出德裏英軍士兵都是印度人,立即振臂高呼:“打倒英國統治!”

“打倒英國統治!”德裏的印度士兵馬上響應,他們把槍口轉過來,對準英國軍官。“砰!”“砰!”英國上校倒斃了,其他英國軍官也都倒斃了。兩支起義隊伍熱烈歡呼、擁抱,他們彙成一股洶湧的洪流,直向德裏城衝去。

16日,德裏全城光複,起義者組織了自己的政府,仍舊把莫臥兒帝國的皇帝充當名義上的國家元首。全國各地紛紛舉行起義,光複了從東海岸加爾各答到西北邊境白沙瓦的大片國土。

駐印度的英國總督肯寧坐立不安。他在辦公室裏來回踱著方步,皺著眉頭,嘴裏不住地輕聲喊著“唉!唉!”看來已經到了一籌莫展、焦頭爛額的地步了。這裏,一個叫肯貝爾的英國將軍未等侍衛報告就闖了進來。總督並未責怪他。

“我們這著棋走錯了,不該讓印度人當兵!現在這些‘土兵’一造反,我們還有什麼辦法?”將軍急得直跺腳。

總督不斷地抓著頭皮。忽然似有所悟地問:“進攻中國的英國皇軍現在到了哪裏?”

“新加坡。”

“趕快打電報給他們,命令立刻返航,在加爾各答登陸。”

司令一聽總督的這個意見,頓時喜笑顏開地說:“對,叫他們來。還有,駐伊朗的部隊也叫他們來,在孟買登陸。兩路夾攻印度人!”

“好!我立即向倫敦帝國政府請示。”接著,這個陰險的總督又想出了壞點子,派人帶重金到阿富汗和尼泊爾去行賄,網羅那裏的反動軍人,從東北、西北兩路向德裏進攻。

9月3日,英軍進抵德裏城下。14日,以50門大炮猛轟德裏。“轟隆!”一聲,城牆塌陷,英軍侵入城內。“給我衝!給我衝!”帶頭的兩個英國將軍耀武揚威地高舉指揮刀,吆喝侵略軍前進。“砰!”“砰!”突然從屋頂上傳來了槍聲。隻聽見“啊!”“啊!”幾聲怪叫,這兩個英國將軍已經躺在血泊中不動了。“砰!”“砰!”槍彈又從居民住房的窗口飛來,好幾個英國兵應聲倒地,嚇得侵略軍一個個膽戰心驚。

一支英軍跑到清真寺前麵。清真寺裏衝出上千名穆斯林,個個手持鋼刀,挺胸而立,擋住侵略軍的去路。英軍連忙舉槍發射,當場打死200多名穆斯林。但是,當英軍正想裝添子彈的時候,雪亮的大刀已經向他們的腦袋砍來。一場肉搏戰的結果,躺下了幾百具英軍屍體。

德裏起義軍頑強地戰鬥了六天,最後由於糧盡彈絕,被迫撤離。據統計,六天巷戰中英軍被打死的有將軍兩人,官兵5000餘人。莫臥兒的末代皇帝向英軍投降,這個王朝從此滅亡。而印度人民,繼續在全國各地進行遊擊戰爭,狠狠打擊英國侵略軍。

由於英國女王發布了保護印度封建主利益的詔書,印度抗英力量有了分化。封建主大部分投降英國,轉過來鎮壓起義軍。起義於1859年年底失敗。即之而來的是大屠殺,成批的起義英雄犧牲了。然而,他們的革命精神卻永遠鼓舞著印度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