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5年9月,第一國際在倫敦召開代表會議。巴黎支部派來了一個龐大的代表團,他們大多是蒲魯東主義者,妄圖霸占和影響整個第一國際。會議一開始,他們首先反對第一國際開展政治鬥爭,說什麼波蘭反對沙皇的鬥爭同各國無產階級沒有關係,不應該把支持波蘭起義的問題列入議程,等等。馬克思對此進行了針鋒相對的反駁,指出:無產階級必須支持民族解放鬥爭,才能取得本身的解放。在馬克思的努力下,會議通過了支持波蘭獨立的決議,蒲魯東主義者先輸了一著。
蒲魯東主義者又提出一個荒謬的問題,他們說第一國際是國際工人階級的組織,應該由體力勞動者參加,不能讓腦力勞動者參加。這個提案十分陰險,因為馬克思、恩格斯都是知識分子,蒲魯東主義者準備用不讓腦力勞動者參加為借口,把馬克思、恩格斯排擠出領導機構,由他們來把持整個第一國際。這一謬論遭到馬克思的痛斥。馬克思早就指出知識的重要作用,他認為工人的成功因素是人數,但隻有在組織起來並為知識所指導時,人數才能起決定勝負的作用。因此馬克思鄭重地告誡人們,排斥一切知識分子的做法是荒唐的。在全體代表的堅決反對下,蒲魯東主義者又輸了一著。經過多次失敗,蒲魯東主義者出現了分裂,有一部分人轉向正確的立場,馬克思主義的陣營更壯大了。
1868年12月22日,馬克思在倫敦接到了一封從日內瓦寄來的信。信中寫道:“我現在比以前更加理解你是正確的。你選定了一條陽光大道,招呼我們追隨你的足跡……我是你的學生,而且我是以此自豪的。”馬克思最反對別人恭維他,就馬上去看信後麵的署名,原來是“米·巴枯寧”。馬克思不覺輕輕地笑了笑,因為他早就知道,這個專講好話的人不是什麼好人。
巴枯寧也是一個無政府主義者,19歲起當俄國沙皇的軍官。1848年參加過奧地利革命,被捕後三次寫信給沙皇,乞求寬恕。以後又跑到英國,隱瞞了這段醜史,混進第一國際。巴枯寧為什麼要寫信給馬克思呢?原來,這一年10月,巴枯寧背著第一國際,在日內瓦成立了一個“社會主義民主同盟”,宣傳“絕對自由”、“階級平等”、“廢除國家”等一套機會主義貨色,並到西班牙、法國、意大利去建立支部。他糾集這夥人的目的,是想奪取第一國際領導權。他寫信就是為了讓他的“同盟”集體加入第一國際。
馬克思一眼看穿了他的陰謀。在代表總委員會起草的複信中指出,第一國際內部不能再有一個國際性的組織,嚴正地拒絕了巴枯寧的要求。巴枯寧接到馬克思起草的複信後,馬上改變策略,表麵上宣告自己的“同盟”解散,暗地裏派他的心腹個別加入第一國際。就這樣,第一國際裏麵混進了不少巴枯寧分子。
1869年,第一國際在巴塞爾召開代表大會。巴枯寧分子用惡劣的手段偽造代表證件,妄圖奪取多數選票,迫使馬克思領導的總委員會辭職,並把總委員會搬到他們控製的日內瓦去。馬克思、恩格斯又一次揭穿了他的陰謀,巴枯寧的企圖完全失敗。
在馬克思和恩格斯的領導下,第一國際團結了各國工人階級隊伍,傳播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社會主義,並且培養了一批優秀的工人運動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