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末夏初,史美珩教授把他研究的《是奸相還是能臣——史彌遠曆史真相研究》的書稿寄給我,希望我閱讀後能提些意見並寫篇序。我讀完全稿,形成了三點認識。
一
《是奸相還是能臣——史彌遠曆史真相研究》這部書最大的特點是:衝破了我們這代人習以為常的“以論帶史”的治史方法,堅持了從真實的曆史出發引出相應的結論,從而挖掘與整理出大量鮮為人知的曆史真實資料,如史彌遠為相期間發生的“八年抗金”史、理宗初期史彌遠輔政時大量的軍政文化建設史。該書認為,這是南宋高宗禪位後規模最大、時間最長、最終取得勝利的一段曆史。這一研究成果,拓展了全麵認識南宋曆史的空間,這是本書對南宋曆史研究的一個重要貢獻。
研究曆史是“以論帶史”,還是“論從史出”,這是兩種不同的治史方法。本書堅持“論從史出”的研究方法,是值得充分肯定和大力提倡的。
二
南宋曆史上關於“戰”與“和”孰是孰非的爭論,自高宗以來一直延續至今。史學界占主導地位的觀點一直是以“戰”為是,以“和”為非。
在我看來,“和”“戰”的是非判斷,作為國家戰略決策,應根據當時的情勢決定,以對人民有利還是不利為標準,而不能以主觀的好惡為標準。根據當時的情勢,該戰則戰,該和則和。“和”並不否定“戰”,“戰”亦不否定“和”。隻有能“戰”方能成“和”,不能“戰”也就不能成“和”。“和”與“戰”是辯證的統一。一句話,是“戰”是“和”要根據當時的情勢,堅持以人民根本利益為客觀政治標準。
三
我不是曆史學家,更不是宋史學家,對本書論述的南宋曆史上那些具體問題如何評價,我沒有發言權。但我認為,《是奸相還是能臣——史彌遠曆史真相研究》這部書,從治學的態度說,嚴謹樸實,一絲不苟。書中的每個觀點都有史料作證,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它不為史學界幾百年來的權威觀點所拘,敢於提出自己的看法,自成一家之言,這種精神難能可貴。
倡導“論從史出”的治史方法,弘揚嚴謹踏實的治學精神,是我寫這篇短文的主旨,謹以此為序。
段若非
2009年8月15日
(作者係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今日中國論壇》總編,海外媒體稱其為中國思想界獨樹一幟的著名理論家。)
序言(2)
史美珩先生於1956年考入北京大學。入學後正值“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大好時光。他學的是哲學專業,同時選學了中國通史、中國文學史、國家法曆史、國家法理論等課程。1961年畢業後長期從事哲學教學和中國古代兵家韜略的研究,論著頗豐。
通過多年的接觸交往,他給我的深刻印象是:知識廣博,剛正不阿,勇於探索,追求真理,吃苦耐勞,淡泊名利,樂於奉獻。因此,我尊稱他為先生。
以前,我們總以為曆史書上說的都是真實客觀的。大量的事實證明並不是那麼一回事,許多曆史事件和人物身上總是籠罩著一團團迷霧。後來,我們才發現有的曆史是由“筆杆子”寫的,是由當權者安排寫的,是由不同政見者寫的。我們希望曆史是真實的,如果發現被歪曲,一定要糾正過來。
史美珩先生在研究《宋史》的過程中,發現一些蓄意封殺歪曲史彌遠真相的問題,因此他不惜耗時十年,嘔心瀝血,苦苦研究,旁征博引,編著了《是奸相還是能臣——史彌遠曆史真相研究》一書,客觀地評價了南宋宰相史彌遠的功過,提出了一係列與傳統觀點不同的新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