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中旬,留日台籍學生之《台灣青年》創刊。
8月:
1日,吳佩孚主張召開國民大會,解決時局,並提出大綱八條,主張將南北舊、新國會一律取消,南北議和代表一律裁撤,一切均由國民大會解決。
3日,北京政府下令解散安福俱樂部。頒布《民事訴訟執行規則》。
4日,徐世昌下令悔禍,向直係靠攏。北京政府派李純為南北和議全權總代表。
9日,護法國會在雲南議決撤銷岑春煊總裁職務。北京外交部照會駐京日公使,請撤去綏長路日本軍隊。
同日,北京政府特任靳雲鵬為國務總理。靳雲鵬(1877~1949),字翼卿,山東省濟寧縣人,北洋武備學堂炮科畢業,為段派要員。曆任北洋常備軍中下級軍官。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自雲南北上,任清廷第二軍總參議,參加鎮壓武漢民軍,升陸軍中將,1913年任山東省都督。次年任山東督辦,加封太武將軍。後曆任參戰軍督練、參謀長、陸軍總長、代總理、總理兼陸軍總長。1920年5月靳辭職。7月下旬複職。1921年5月中旬,再任總理。12月又被直奉二係趕下台,閑居天津。1949年病逝天津。
10日,日本公使聲明收容為北京政府所通緝之徐樹錚、李思浩、朱深等九人。
11日,北京政府特任顏惠慶為外交總長,張誌潭、周自齊、靳雲鵬(兼)、薩鎮冰、董康、範源廉、王乃斌、葉恭綽為內務、財政、陸軍、海軍、司法、教育、農商、交通總長。此為曹、吳直係內閣。
12日,駐直隸奉軍本日回奉。
同日,粵軍總司令陳炯明在福建漳州誓師討伐岑春煊。
14日,北京政府特任王寵惠為大理院院長。雲南舊國會補選劉顯世為政務總裁。
同日,曹錕、張作霖入京商討時局。
16日,陳炯明部粵軍發動總攻擊,擊敗桂軍林虎、馬濟、沈鴻英、李根源部。
17日,在滇舊國會議員議決國會及軍政府移設重慶。
18日,北京交通部呈準中國電報加入萬國電報公會。
20日,粵軍攻占汕頭。
22日,在陳獨秀倡議下,上海《新青年》編輯部成立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
23日,孫中山電請唐繼堯出兵廣西,鞏固西南,然後揮戈北指,奠定中原。
26日,遠東共和國代表優林抵達北京。
同日,唐繼堯、劉顯世通電與北京政府言和。
同日,孫中山電姚雨平於占領潮、汕、梅縣後,乘勝追擊,不予桂軍以喘息機會。繼電陳炯明,指示:(一)兵宜神速,否則,桂軍驚魂一定,必有反攻,而北敵則隨之而至,粵地恐成垓下。(二)一路溯西江取梧州,一路由海道取邕、龍二州,則桂軍可滅。(三)以臧致平由汕頭航欽州為最妙。
30日,北京“新國會”閉會。
31日,北京政府派唐在複為中國駐國際聯盟代表。
本月:馬克思、恩格斯之《共產黨宣言》全中文本以單行本發表。(1906年,該宣言第二章中之十條綱領譯成中文,於《民報》發表。1919年五四運動後,宣言之另一部分譯出,於《晨報》和《國民雜誌》上發表。)本月並出版了恩格斯《科學的社會主義》。以後又先後出版中文本《馬克思資本論入門》、《唯物史觀解說》、《階級鬥爭》、《社會主義史》等書,比較係統地介紹了馬克思主義學說。
在馬克思主義思想初期傳播中,張東蓀、梁啟超等人則於1920年底提出,中國當時並沒有形成資本主義社會,因而中國的現實問題,是發展資本主義實業和經濟,但要對資本主義之發展。進行矯正,使之有利於社會與人民,被稱為資產階級改良主義,或羅素(英國人)基爾特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者,則主張以社會主義發展中國工業和教育事業,中國無力獨立地發展資本主義,因為中國勞工運動已高度發展,可以抵抗世界資本主義,鏟除掠奪階級,不再走歐美資本主義老路。
9月:
1日,陳獨秀主辦之《新青年》改由上海出版,開始明白標示馬克思主義與無產階級之政治主張。主編為陳望道,以後編輯部又增新人沈雁冰、李達、李漢俊等。該雜誌自此以後,主要內容已改變為宣傳馬克思主義與無產階級革命,以及介紹蘇聯情況。李大釗於該刊發表了《布爾什維克的勝利》等介紹馬克思主義的許多文章,並大呼將來盡是赤旗的世界。
上海商界救國總團成立。
8日,新疆省府與蘇之土耳其斯坦政府訂立通商條約。
13日,北京外交部設立和約研究會。
16日,舊國會自滇遷至重慶。外蒙謀求獨立未成。
21日,北京政府特派李國筠為經濟委員會總裁,派王正廷為研究會會長。
同日,孫中山得力助手朱執信在虎門為降兵所害,年三十六歲。
23日,北京政府令停止俄國駐華公使、領事待遇。
27日,桂軍李福林(任廣州鎮守使),魏邦平(任廣州警察廳長)響應孫中山宣布討桂。蘇政府發表第二次對華宣言,再次表明取消沙俄對華不平等條約。
本月,俄人維經斯基(胡定康),於上海拜見孫中山。
10月:
1日,孫中山電促譚延闓等出師討桂。
2日,北京政府與俄華道勝銀行簽訂中東路合同,規定該路由兩國以營業性質合辦,中國得加入管理。
3日,特任張國淦為平政院院長。
5日,蔣介石抵達汕頭,旋赴粵軍右翼作戰。
6日,澳門填海灘案結束。
7日,張國淦兼文官高等懲戒委員會會長,王寵惠兼司法官懲戒委員會會長。
12日,英國哲學家羅素抵上海講學。
14日,舊國會議員離開重慶,宣言另行覓地開會。
同日,唐山煤礦爆炸,死傷工人五六百人。
15日,駐京公使團承認中國收回沙俄租界。川軍占領重慶。
18日,國際統一救災總會成立。
22日,陳炯明攻克惠州,桂軍退守博羅。粵軍即日舉行軍事會議,決定三路進攻廣州。
24日,廣州政府政務總裁岑春煊、陸榮廷、林葆懌、溫宗堯等,宣言解除其護法政府職務,取消廣州政府,並要求從速取消西南自主局麵。
29日,粵軍陳炯明、許崇智、李綺庵三路攻克廣州。
30日,中國參戰借款,展期償還。
同日,徐世昌下達“籌辦全國統一令”。
31日,孫中山、唐紹儀、伍廷芳、唐繼堯通電中外,宣告原廣州軍政府依然存在,否認北京政府所謂統一之說詞。
11月:
1日,廣州軍政府任命陳炯明為廣東省長,兼粵軍總司令,陳炯明抵廣州,宣言否認岑、陸等取消軍政府通電。
4日,孫中山召集黨本部會議,製定中國國民黨總章,標明以三民主義為黨之宗旨。並合軍政、訓政於一期,第二期為憲政時期。自革命起義,至憲法頒布,總名日革命時期。孫特別指出:今後我們要把國事和黨務分開來辦。在革命時期,“一切軍國庶政由本黨負完全責任”。
5日,山東督軍田中玉電請廢督。
6日,北京當局特派王寵惠為憲法討論委員會會長,張一鵬副之。各省自治聯合會在北京成立。
7日,周恩來自滬啟程赴法國勤工儉學。
10日,劃一國民黨英文譯名為“The Kuo Min Tang”。貴州省督軍劉顯世,被部下盧濤、何應欽、穀正倫等四旅長逐出貴陽,數日後劉通電辭職。
11日,唐繼堯宣布雲南自治。
12日,中日福州交涉案終結,日政府正式寫書麵道歉,受傷害人由日本政府給予賠償金。
21日,陸榮廷退出粵境。
22日,貴州省宣言與西南護法各省一致行動。
25日,孫中山偕伍廷芳、唐紹儀自滬赴粵,28日抵廣州,恢複廣州軍政府,重開政務會議,並發表各部部長人選:內政部孫中山兼;財政唐紹儀、交通唐繼堯、陸軍陳炯明、外交伍廷芳、司法徐謙、參謀總長李烈鈞、秘書廳長馬君武。同時發表譴責北京政府破壞和平宣言。
同日,蘇政府發表對華聲明:(一)放棄過去中俄條約的權利。(二)恢複通商。(三)禁止白俄黨在華反對蘇新黨。(四)與俄國駐外舊使館斷絕關係。(五)僑華俄民服從中國法律。(六)放棄庚子賠款。
30日,北京政府派魏宸組為駐國際聯盟全權代表。
本月,孫中山在廣東省署歡迎會上講中國統一問題,他說:要以文治感化各省,反對以武力征服各省。我們政府的方針,就是要實際的建設,就是實際的宣傳文治。我們現在是要把廣東一省切實地建設起來,拿來做一個模範,使各省有誌改革的人,有個見習的地方,守舊固執的人,也因此生出改革的興味。這個實際的建設就是很大的文化宣傳,中國的統一,隻有靠這一個宣傳,然後才能做得來的。
12月:
1日,孫中山與伍廷芳等發表聲明:厲行自治;普及教育;發展商業;整理財政;廢督裁兵。
4日,中國加入無線電報公會。日本撤退琿春軍隊後,又設立警署。
5日,國內銀行團成立於上海,專用於國內實業貸款,抵製外國銀行團以貸款幹涉中國內政。
6日,中國出席萬國郵政大會代表電告北京,大會通過撤銷在華客郵案。廣州軍政府宣言與北京政府繼續議和。
11日,曹錕、張作霖、吳佩孚致電滇、黔,商討統一問題。
16日,陝甘等省地震十餘次,塌倒房屋無數,同州有陷入長一裏、深數十丈之深溝,全市人民,無一幸免。
21日,中國當選為國際聯盟行政院非常會員。
25日,北京政府特派顧維鈞為國際聯盟行政院代表。
29日,北京政府特派陸榮廷督辦粵邊防務。
30日,遠東共和國代表優林宣言提議廢除中俄不平等條約,恢複邦交。
本年:5月,上海成立共產主義小組與馬克思主義研究會。9月,李大釗於北京成立共產主義小組;毛澤東於湖南長沙成立共產主義小組、馬克思主義研究會;濟南有王盡美、鄧恩銘成立共產主義小組。10月,董必武、陳潭秋於武漢成立共產主義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