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2~3歲的孩子不會說話有哪些原因?怎樣矯治?(1 / 1)

一歲半到三歲是語言發展最迅速的時期,也可以說是孩子語言發育的最佳時期,如果孩子到二三歲還不會說話,要查明原因。總結起來,大約有以下幾種原因:

(1)大腦發育不健全。人體大腦的某特定部位有一個語言中樞,它主宰人的語言功能。小兒若大腦發育不健全,不僅智力低下,而且語言功能極差,甚至到2歲還不會說話。

(2)聽覺喪失。小兒在學說話時,必須聽到外界的語言,才能逐漸模仿並學會說話。如果耳朵失聰,聽不到外界的聲音,就無法模仿說話,最終不會也不能說話,這就是聾啞兒。

(3)口腔和發音器官異常。小兒口腔發育與發音和說話有密切關係。如果舌體過於肥大,舌係帶過短,硬齶適度弓形或有齶裂、軟齶弓協調運動功能不良等都會影響語言功能,其中某一部分出現缺陷,就會出現發音異常,口齒含混不清等語言障礙。

(4)教話的方法不正確。在小兒學說話時期,要培養他們學說話的興趣,讓他們感到學說話會得到大人們的喜歡和讚揚,甚至還可以得到獎勵。如果對孩子學說話不理不睬,或者孩子說話不清楚就反複指責,就會挫傷孩子的自尊心和學說話的勇氣。

因此,如果發現孩子說話延遲,應盡早送醫院檢查,找出原因,以便早期矯治。

矯治方法:

(1)重視口語培養。小兒學習語言通過生活環境及實踐活動,如當小兒要喝水時教他說“水”字,他說了“水”字就表揚他,並馬上給水喝,如果不說隻用手指,不要馬上給他喝水,應鼓勵他教他說,說得不清楚或不完整沒有關係,隻要他說一個字“水”或“喝”都可給他喝。這就是對口語的培養,這種培養越早越好。

(2)創造能引導小兒說話的環境。小兒學說話應從一種方言開始,先教簡單詞語,以後逐漸增加語言刺激,應鼓勵孩子單獨說話,發現孩子措詞有困難,可以幫助或提醒他用什麼詞,這一段時期,可給孩子講簡單的故事,鼓勵他重複故事內容講給他人聽,以鍛煉口語表達能力。孩子學講有困難,父母不要過於急躁,應循序漸進地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