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泊名利,是做人的崇高境界;淡泊名利是人生的一種態度;淡泊名利,是要超脫世俗的困擾,真真實實地對待一切事物,豁達樂觀地看待一切生活。
人要有一個正確的信仰。如果心中沒有遠大的理想,必然就會看重眼前的利益。要淡泊名利,需要的是追求理想,改變觀念,不要為了滿足欲望。在工作上要向上看,在生活上要向下看,這樣才能更好地做到控製物質欲望。
有舍有得,得失隨緣,不重名利,不計得失,以淡泊的心情活出尊貴的人生。
8. 擁有初學者的心態
擁有初學者的心態,就是“空杯心態”。初學者猶如一個新生兒麵對世界一樣,充滿好奇、求知欲。擁有初學者的心態是件了不起的事情,不迷惑於表象而要看清事物的本質,不無端猜測,不期望,不武斷,也不偏見。
古時候一個佛學造詣很深的人聽說某個寺廟裏有位德高望重的老禪師,便去拜訪。
老禪師十分恭敬地接待了他,並為他沏茶。
可在倒水時,明明杯子已經滿了,老禪師還不停地倒。他不解地問:“大師,為什麼杯子已經滿了,還要往裏倒?”
大師說:“是啊,既然已滿了,幹嗎還倒呢?”
禪師的意思是,既然你自認已經很有學問了,幹嗎還要到我這裏求教?
一個人如果認為自己什麼都知道,那他就像這裝滿水的杯子一樣,無法再接受新的事物。而世界永遠是在變化的,每一時,每一天,每一月,每一年。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何況整個世界。保持一種空杯心態,虛心求教,不要自滿。
一位教授拿出一個廣口瓶放在麵前的桌上。隨後他取出一些大石塊,一塊塊放進瓶子裏,直到石塊高出瓶口,再也放不下了。
他問道:“瓶子滿了嗎?”
所有學生應道:“滿了。”
他又拿起一盒小石子,全部倒進廣口瓶裏,又拿起廣口瓶輕輕地搖了搖,這些小石子全部滾進石頭的縫隙裏。
“現在滿了嗎?”他問。
“滿了。”學生們高聲答道。
他又拿起一盒沙子倒進廣口瓶裏,沙子填滿了剩下的空隙。
石頭代表你的家庭、配偶、健康和孩子等所有對你非常重要的東西,要是你失去了,你就會崩潰。
石子代表生活中另外一些有關的東西,但不是那麼重要了,比如工作、房子、汽車等。
沙子代表另外一些可有可無的小東西。
如果你把沙子或石子先放進瓶子裏,那就沒有地方放石頭了。生活也是一樣,如果你把時間和精力都花在那些小事情上,你就顧不上那些真正重要的事了。
我們對事物或工作的認知大概要經過學、熟、精、通四個階段。要想達到精通要付出幾十年乃至一生的努力才。能夠禪悟初學者心態將會使你受益無窮,這不是要“否定”經驗,而是保持一個開放的心態。當你用這樣的心態去傾聽他人的話,那時你就會發現一個初學者也會教給你很多東西。
初學者心態卻能讓一個人樂於接受,你會發現就算再普通的事物也有不平凡之處。
9. 丟棄抱怨,忘卻苦惱
很多人在失意的時候,經常會發牢騷,無休止地抱怨。因為失意的自己不僅需求得不到滿足,同時還會遇到諸多的麻煩和壓力,這自然會造成內心的失衡,也會給自己帶來痛苦,最終導致情緒萎靡。
在生活中,當我們心情不好時會找別人吐苦水,開始無休止地抱怨,為的是博得別人的同情,但是凡事都必須要有個限度,反複重複自己的不幸,隻會讓人覺得你是個生活的“怨婦”,最終得到的隻可能是看客悲劇心理的滿足與茶餘飯後的談資,以及別人對你的厭煩,這樣的結果就是讓你感到越來越苦,直至無法承受。
自從丈夫去世之後,婷英的性格就變得怪異,心中時時充滿憤怒,整天在朋友麵前抱怨生活的不公。她內心憎恨孤獨。孀居三年後,她的表情也變得生硬,幾乎看不到一絲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