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著麵對,不去埋怨。悠然,隨心,隨性,隨緣。注定讓一生改變的,隻在百年後,那一朵花開的時間。
快樂是一種心態,快樂來源於每一件小事。每天給自己一個快樂的理由,調整自己的心態。當你快樂時,你要想,這快樂不是永恒的;當你痛苦時,你要想,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1. 人的痛苦在於追求錯誤的目標
人如果漫無目的,沒有目標,就會變得沒有追求,它會浪費了人的天賦才能;人如果選擇錯誤的目標,不但使人痛苦,甚至可能危害社會大眾。
當人把財富、名利、權勢當做唯一目標時,就會無視別人的需要,就連自己的真正需要,也會視而不見。
古時一個人想金子想瘋了,有一天他穿上新衣服徑直走到市場,來到一個金鋪,抓起一袋金子,從容轉身離開。
巡捕逮住他之後,對他的行為頗感困惑,詢問他:“為什麼在大白天搶金子,當著這麼多人的麵,還若無其是呢?”
他問答說:“我並沒有看到任何人,我隻看到金子。”
這個人因為追求金子而失去了自由。人之所以痛苦,在於追求了錯誤的目標,所以感到更深地迷惘。所以,我們要選擇正確的目標。
目標雖然因人而異,但是選擇目標的方法仍有常理可循。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反省自己:“我現在究竟在做什麼?我究竟做什麼事能讓生活有意義?我究竟做什麼才會快樂幸福?”不地的反省,可以幫助我們選擇正確的目標。
與其做個悶悶不樂的人,不如做個開開心心的人。一個選對目標的人,對於別人認為無法忍受的事也不覺得多麼糟糕。莊子寧可逍遙自在,也不願上朝為相。蘇秦苦讀,以求用世。
成功的人生實在始於正確目標。每一個人的成功都是不盡相同的,有的人比你多奮鬥,有的人比你少奮鬥。成功需要過程,命運的安排裏你就是需要比別人更多經曆。
三位信徒向一位德高望重的老禪師請教人生的意義,說道:“人們說佛教能夠解除人生的痛苦,但為什麼我們信佛多年依然感到痛苦相隨?”
禪師語重心長地對他們說:“遠離痛苦並不難,首先你們要明確自己生活的目標。”
信徒甲先回答道:“生活的目標?我想買一套大房子,可是我買不起,我感到痛苦。”
信徒乙說:“我想證明我的能力,我想賺很多錢,讓父母妻子過上優越的生活,我感到痛苦。”
信徒丙最後回答:“我沒有前兩位這麼高的奢望,我就是想找一份安穩的工作,一家老小都依靠我。”
禪師笑著說:“你們的痛苦世人皆有。”
信徒們困惑地說:“那為什麼看到大部分人都很快樂嗎,他們不感到痛苦嗎?”
禪師問:“那你們覺得得到了你們想要的房子、金錢、工作就能快樂嗎?”
信徒甲說:“有了房子,就能快樂。”
信徒乙說:“有了金錢,就有快樂。”
信徒丙說:“有了工作,才能快樂。”
禪師繼續問道:“但是,為什麼很多人有了房子也很煩惱,有了金錢也會輕生,有了工作卻不快樂呢?”
信徒們無言以對。
禪師繼續說:“生活需要平衡,一切都不是空洞的,而是體現在人們每時每刻的生活中。房子隻是你生活休養的居所;金錢要用在為人民服務上,才有意義;工作要在創造價值中體現自我成就感,才能快樂。”
三位信徒似乎明白了什麼。
人不可能什麼都擁有,但生命是公平的,你一定擁有一樣自己的長項。做對大眾有意義的事,把這個做好了,你的生活就能平衡,你就能獲得快樂。
這個世界上不是每一件事都能讓我們隨心所欲的。為何會不如意呢?因為有失的痛苦。所愛不得,所求不得,所欲不得,就會痛苦。要無痛苦,得大如意,就要知足,能隨緣,則處處安心。
人活在這個世上,往往都有所追求。享受生命當中我們所擁有的點點滴滴,並且珍惜自己這樣的福分,不要把目標定得太多。人的精力有限,目標太多,會讓你們手忙腳亂。
2. 欲深無底,貪無止境
去貪就簡,可使心靈得到寧靜和解脫。世間之所以有人我、事理、是非不能調和,皆源自於人的欲望和貪念。
嶽飛說:“文官不貪財,武官不怕死,則天下太平,國富民樂。”貪婪的人永不滿足,不具備富有的心靈。貪婪給他們製造了苦惱,增加了精神壓力。貪婪就是不滿足,總是感覺不夠,這樣的人,哪有快樂可言呢?
一隻老鼠掉進了一個半滿米缸,老鼠感到喜出望外,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多糧食可以享用,心想,我終於不用再四處奔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