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功的諸要素中,環境因素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身處何種環境,與何種人交往,能對人的思想或行動產生不同的影響。環境可以使你更上進,也可能使你更消沉,因此,要想成功,你就要與成功者為伍。
成功學大師陳安之說:“你想要獲得成功,就必須跟成功者在一起;你想要成為頂尖人物,就必須跟頂尖人士在一起;你想要成為音樂家,就必須跟音樂家做朋友;你想要成為運動員,你必須跟頂尖運動員在一起。”
人們常說環境塑造人,雖然環境對一個人的成功並不起決定性的作用,但是一個人生活的環境,對他樹立理想和取得成就有著重要的影響。周圍的環境是愉快的還是不和諧的,身邊的朋友是經常激勵你還是經常打擊你,都關係到你的前途。
成功學者認為,人體內大都蘊藏著巨大的潛能,它大多數時候都在酣睡著,而一旦被外界的東西激發,就能做出驚人的事情來。
然而,可以激發一個人潛能的事情往往是微不足道的,它也許是一句格言,也許是一次講演,也許是一則故事,也許是一本書,也許是朋友的一句鼓勵……
貝爾28歲時拜訪著名物理學家約瑟夫·亨利,準備跟他談論“多路電報”試驗,但亨利對此不感興趣。貝爾又提到他在試驗中觀察到的一個現象:把包著絕緣材料的銅線纏成螺旋狀,有間隔地通電,就能聽到線圈上的嚓嚓聲。這回,亨利打起精神了,他敏銳地感覺到,這個年輕人在談一個有價值的現象。於是,他要親眼看看貝爾做這個試驗。
那天,他們聽到了電流通過銅線圈時發出的聲音。貝爾覺得,可以利用這一原理讓電報線傳遞人的聲音,但他又覺得自己缺乏足夠的電學知識,因此不知道該不該把這一設想公之於眾,讓電學專家來做進一步的研究。這時,亨利鼓勵他說:“如果你覺得自己缺乏電學知識,那就去掌握它。你有發明的天分,好好幹吧1
後來,貝爾寫信給父母,描述自己的感受:“我簡直無法向你們描述這兩句話是怎樣地鼓舞了我……要知道在當時,對大多數人來說通過電報線傳遞聲音無異於天方夜譚,根本不值得費時間去考慮。”幾年後,貝爾又說:“如果當初沒有遇上約瑟夫·亨利,我也許發明不了電話。”
言語不僅能激勵別人成功,也會激發一個人的潛能。在任何場合遇到成功人士、聽到別人成功的事跡,很多人就會捫心自問:“我就不能做到嗎?我就不能有這一天嗎?”這樣,你就會帶著新的目標、新的想法、新的信心投入自己的事業中。
在日常的生活中,很多成功人士在開始創業時並不是非常順利的,但在拜訪過業內的佼佼者或者聽到或看到他們的一些事跡後,就獲得了巨大的動力,因為那些成功人士的經曆刺激了他們的進取心。
成功者總是與成功者交友,失敗者也總是與失敗者為伍,不幸的人吸引不幸的人,而散漫者的圈子裏也都是散漫的人。
在一則報道中曾有這樣的記載,在印第安人的學堂裏刊登著許多印第安青年的畢業照片,他們的神情與剛剛離開家鄉時迥然不同,顯得器宇軒昂、才華橫溢,看起來能做一番大事業。但是在回到部落後,大部分人又變回了原來的樣子。這是因為他們失去了能夠激勵自己的環境,他們的潛能被埋沒了。
在你的一生中,無論在什麼情況下,你都要不惜一切代價地進入能夠激發自己潛能的氛圍中,努力接近那些了解你、信任你、鼓勵你的人,這對你日後的成功會產生莫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