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蕭靖宇笑得十分暢快,愛妻的由衷讚美,一時讓他誌得意滿,隻覺夫複何求。
兩人離開廣場,在少人的地方,肩相接手相牽,在甜蜜中回到百花精舍。
不過,在於素馨的要求下,蕭靖宇沒有對夫人動手動腳,而是一人占據一方床頭,靜心修煉。
今日金煙客之事還是給了於素馨很大刺激,身為女子,被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家那樣批評,差一點就是一生都沾染上一那個洗不去的汙點,成為一生之恥辱,那幾乎是在道德上被置於死地。
若非夫君出手力挽狂瀾,於素馨都不也想像自己今後的下場會是多麼悲慘。
可如果她也有夫君那樣超絕的武功,有人如此辱她,她便能憑手中劍為自己討回公道。
這世道,還是誰的拳頭大,誰就擁有真理。
於素馨在大悲大喜中想明白這個道理,便一刻都不想在虛度,她要刻苦努力修煉劍法,就算不能達到夫君的高度,也絕不能讓自己帶累他的前進腳步。
於素馨在蕭靖宇微垂雙簾入靜之後,悄悄睜開眼睛,用溫柔如水的目光,仔仔細細地瞧了好一會兒,方才真正收心修煉起內功。
精舍一片寂靜。
自從修煉《仙劍術》始,蕭靖宇在這奇功上的進步幾乎是一天一個模樣,速度飛快。
《仙劍術》第一層馭劍,要求人劍一體,運劍時如臂使指,圓轉如意,劍隨心發。
這是蕭靖宇本身已有的成就,修煉時不過把行氣路線換成第一層的功法,稍微熟練之後,境界立得。
第二層無劍,要求修劍者分別領悟舉重若輕,舉輕若重,大巧若拙,返樸歸真四小玄機。
蕭靖宇在劍術上並無這個成就,但在一層天時便先天大成的他卻在拳掌上有類似體會。
所以,仍然隻是將體會和思路變化到劍法上,再實修一段時間,蕭靖宇又輕鬆將這個境界獲得。
同時讓他小有驚喜的是,第二層無劍境界,持劍運功時,劍身青氣纏繞,嗡嗡鳴響,劍尖有寸長氣芒吞吐。
這是劍氣,凡俗武功的至高境界之一,隔空傷人,無堅不摧,能使出劍氣者,基本上在元界已可橫著走了,若給人知曉,他必被人尊為一代武林宗師。
《仙劍術》最前兩重境界,幾乎沒花多少時間便在蕭靖宇宇身上重現了,對這種現象,他思考之餘找出兩點原因,一是他自己厚積薄發,二是仙法神奇,化繁為簡,隻要達到那種境界,相應的實修便一路高歌,沒有半點阻礙。
反之,如果境界不到,實修就難以寸進。而實修不能進步,修劍者也就沒機會領悟下一步的境界。
換言之,《仙劍術》的修煉,要心境與實修相和,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蕭靖宇的想法在修煉第三層境界禦劍時,得到證明。
禦劍境的第一個要求是劍氣勃發。
此時劍氣應不再是劍尖之上那寸許長的氣芒,而是一股彌漫於身周磅礴宏大的劍氣,且意與氣合,意至氣至。
這時劍氣不僅能傷敵,還能護身。
當劍修能做到這一步時,再進一步,領悟劍與身合的玄機,就能禦劍飛躍,百丈之內,再無抗手。
蕭靖宇就卡在這一步,培元境本身就是培育元氣的時期,正說明真元積蓄還未到十足充盈的境界,因此由真元化成的劍氣自然也稱不上雄渾無邊,無法氣裹周身。
於是,蕭靖宇也就隻有老老實實地積蓄真元了,不過他有預感,那種劍氣自然彌漫身周的時刻,離自己已經越來越近了,也許半月,也許一月,他就能初步達到那個程度。
無聲修煉中,蕭靖宇鼻端漸漸現出兩條若隱若現的“白蛇”忽進忽出。
這“白蛇”實際上是兩道氣流,隻是顏色純淨到極致,盡管目前還不夠清晰,但如果有人注目於此,就必然會感覺到眼睛刺痛,並且流淚。
這是《仙劍術》打好基礎的表現,那兩道氣流,實際上是肺金之氣顯化。
劍仙之道,除非高明到超脫五行直指兩儀甚至太極的仙人成法,否則全部都是從五行中先天金氣起手。
西方金氣性鋒銳,主殺伐,正是劍修之道的最好載體。
《仙劍術》也是如此,其采肺髒中一縷先天金氣,煉化而成劍基,久久積蓄純化,與性靈相和。
之後再尋一材質做工上乘的寶劍,最好是神兵利器一流,便可通過具有靈性的先天肺金之氣,與後天金器物性相互呼應轉化,久而久之,將後天金器的物性與自身金氣靈性煉化一體,一柄真正屬於劍修的飛劍便鑄成了,而全身真元也會自然轉化成劍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