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人和魚一樣,貪婪的欲望總是讓人把身邊的幸福輕易地放棄,貪欲不僅沒讓我們得到想得到的,甚至原本得到的也失去了……我開始感覺自己已經不小了,將與青春告別了,開始不喜歡繡有花邊的衣服,開始對皮鞋、西裝產生了興趣……母親的話也改變了方式,以前的絮叨不見了,更多的是理解與支持。喜歡把自己關在某個角落,一個人在的時候知道了寂寞,更多的是憂愁,而不是歡喜。思想更遠了,想的不隻是明天,是明天的明天,想的不是明天去做什麼,而明天該做什麼。
父輩的隨遇而安,我們的叛逆。過後還是認了,想擁有一份安定的工作,討厭穿梭在每個城市間。白天不再出去顯擺,而是守著電視機一整天。
開始對弟弟重複以前父母對自己說的話,自己也反省當時沒有聽父母的話。出了學校四處碰壁也後悔沒有好好念書,虛度年華。
幾個朋友在一起聊天談起了以後要去做什麼,怎樣賺錢,也會講講時事。但從不提起自己又怎麼厲害,在哪裏打架之類的。
買東西的時候也知道貴了,在商場與老板討價還價半天,為了幾塊錢也情願放棄自己喜歡的東西。
對偶像也不像以前那麼執著了,試著接受自己以前不屑一顧的大眾化的網絡歌曲。聽歌的時候已不再陶醉得邊聽邊唱,聲音也不會調那麼高,耳機戴一天也知道累了。
現在也認清了這個社會的實質,不再認為有錢有什麼了不起,因為明白個性不能當飯吃。
夏天來了,帶著悲傷,憂鬱的藍色,天空上綴落著幾片白雲,孤單的飄在上方。
讀書為了什麼?為了考試,考試為了什麼?為了上大學,為了升官發財,為了功名利祿。庸俗的想法,那就合一下聖人的口味吧!為了提高文化素質,為了給祖國現代化建設做貢獻。
現在已經不流行寒窗十年了,過時了,十年哪裏夠?搞不好二十年,進步了,萬般皆下品,為有讀書高嘛!唉!想來古人也太直接了,就連王哲人王守仁的狀元父親也道:“要出人頭地,你得好好讀書。”這不是為了升官發財?這個詞在過去應該是褒義來的。
但這字眼在現代好似庸俗,你讀書人可以暗暗地想,可別提起!但的確如此,權利與金錢對人的誘惑是無可抗拒的。父母受上一輩子的摧殘,憑他們的經曆和直覺告訴他們,你就得好好讀書,他們在你身上下了巨大的賭注,他們的壯年和你的青年。
在興趣和父母的驅使下,我們學會了1+1,我認識了許多父母不認識的字。你捧著第一名的獎狀在老師的表揚和同學的羨慕的眼神中笑了,父母也笑了。你拿著不及格的成績單在老師的批評和同學不屑的眼光中你開始不安了,父母也著急了。拿第一的,你可別放鬆,你成了榜樣,老師眼中的佼佼者,父母眼中的驕傲,你有了榮譽感,為班級爭光,為老師貼金,以後你得更努力去保住這份讚許和期待。不及格的,可得努力,想想那凹凸不平的搓衣板。童年的一切是那麼的單純,老師眼中的精英都是聰明的,可是一張考試卷就能說明這麼大的問題?能力還是智力?
隨著身體的發育程度,書包也變得越來越鼓,沉重的書包在肩膀上留下深深的痕跡,書包上的圖畫演變成了密密麻麻的文字。校園以外的一切是那麼的新奇,神秘的網吧,刺激的電子遊戲廳……
高中讓我們心生叛逆,新的招式,形形色色的嘴臉,命運在此將會畫出明顯的界線。高材生們聚集在一個眾望所歸的班級裏,學校開小灶,老師開小灶,家長開小會,金錢和權力的優越開始走後門,把自己不爭氣的子女往浪尖上推,讓他們也沾一點風光,通常老師對這些貴族子弟是不滿的,但也是心存感激的,因為這些邪惡分子更能體現他們的光環。在我眼中這些人是聰明的,隻是優越的家庭待遇影響了他們。
我開始疑惑,讀書為了什麼。他們開始追趕潮流,開始抽煙,開始喝酒,開始逃學,崇拜偶像,打架。
老師們偶爾也遷就他們,不知情的父母也在遷就。表麵上可謂得意,可謂個性十足,也許也想學好,可脫離環節的階段和傳授人的不理不采讓人心生冷意。
十多年的煎熬有了最後的開脫,高考?那幾張神秘也普通的卷子,那裏有千年前就有的傳統招式,也許讓我們心生悔意,也讓我們不屑一顧。但是心是緊張的,這關係到以後的榮譽和父母僅僅的希望。可那150分能說明什麼?說明的是命運?基本上兩個同級別的人,因為一分之差而會產生截然不同的效果,中了,落了。讀書為了什麼?為了考試,為了150分的試題,也許付出是有收獲的,但有些你得從頭再來。
不是我不夠聰明,也不是我做得不好,能力是有限的,隻是不適應這種笨拙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