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紅樓夢》是一部雙線結構的隱尾書,八十回就是全部故事,後四十回完全不是原來的作品。作為雙線結構,凡鋪陳故事都是主副線對開。縱橫交錯,明暗相應。冊有主副,賈家有寧榮,寶玉有賈甄。寧側重皇權,榮偏於人生。榮府還有赦政。寶釵有襲人,黛玉有晴雯。香菱對著賈寶玉。整個故事就在襲人改嫁、晴雯死亡、甄寶玉家被抄、香菱罹禍這些副線的展開中,映射了主人公的結局和故事的結束。到八十回,所有讀者都知道了故事的結束和人物的命運,這就是結尾。脂硯齋的批語不是象金聖歎批三國一樣的書外之批,而是全書的結構部分;脂批是借鑒金聖歎批三國一類的模式,逗漏“真實故事”,揭秘隱含內情,提示讀書方法的作用,結合故事敘述完成整部著作。剔除了批語就破壞了全書的結構,就不再是這部書了;誰也就不會明白這部書寫了些什麼?大家可以想象,寫了晴雯之死之後怎麼還會再寫黛玉之死呢?晴雯就是黛玉的影子啊。襲人得到了汗巾子之後還有再寫寶釵結局的必要嗎?薛寶釵是應賈寶玉之命再嫁與賈寶玉的朋友了。甄寶玉家被抄家了還要怎麼樣?是不是要重寫一遍賈寶玉家被抄家的過程呢?所謂的後四十回,寶釵嫁寶玉,黛玉焚稿斷癡情,賈寶玉雪地別父,看似美麗,其實驢頭不對馬嘴啊!
四、《紅樓夢》的作者是曹峽,生於太陰曆1686年4月15日,這一天是芒種節。曹峽於康熙五十年堂弟曹顒死後,以曹顒之名過繼曹寅,曹寅死後以曹顒之名繼承江寧織造,完成“金玉良緣”,“木石之願”死亡。原本木石之命的曹寅侄子曹峽承繼了金玉之職,他的木石之心始終未忘;終於在“三春”之後假死出家。曹峽的真實身份以及故事都藏在了小說文本裏邊。胡適先生和周汝昌先生認為曹雪芹是曹霑以及其他說法都是錯誤的。脂硯齋是作者曹峽自己的化名。曹雪芹是曹峽的兒子(麒麟子一史湘雲的兒子)代曹峽現世的化名,在世間行走的曹雪芹隻是曹峽的《紅樓夢》的傳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