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在書本中了解到一種正反辯證論,意思是從正麵的線索和角度去推測後,無法得到確切的答案,那麼就需要從反麵去反推,反推的結果必然會與最初的動機像對應,這樣便可鎖定線索合理的鏈條。
我抽出幾根籬笆上懸掛的竹條,開始反推。
假如,所有事情都是正常合理的,那麼這間民房產生的結果可以得到如下幾點:
第一:房屋腐爛很快
第二:生活起居不便
第三:光照氧份不足
第四:不適合長期居住
第五:運輸材料困難
我用獵刀在地上寫下,再將竹條插入對應的點。
房屋腐敗可以用防腐劑,第一點可以解除;生活起居不便,可以從外麵帶入,不算中途多麼繁瑣複雜,但照樣可以解決。光照和氧氣不足是死的,這些產於大自然,無法找東西代替。
人不適合長期居住,可以做相應的措施,比如說搭纜繩,修路道,甚至可以建造一艘木船,一切的可能都可以合理,運輸材料困難也不在考慮的範圍內。
那麼,這樣能得出一個大概的結論。假如某個人出於某種目的在此建造房屋,他需要大量的木材,並且運輸困難;然而他想盡辦法將東西搬進來,終於建成屋子。
然後,他生活在這間屋子裏,發現沒吃的沒穿的,於是他開始往返帶入食物和照明工具。
這聽上去好像很成立,但反之就會發現更大的問題,這個人會終生奔波於山內和山外,哪兒還有時間幹別的。再者,當時暗河還在,這麼大的水流量他是怎麼把材料運送進來的?並且,沿途的河床也沒有發現有運輸的棧道或者其他工具,這是何苦呢?
可想而知,建造這間木屋要花費多大的精力,單憑一個人是無法完成的,那麼修建這間木屋一定不是某一個人的想法,應該是很多人共同的決定。
委員長遞給我一根煙,見我眼巴巴瞪著地上入神,便參與進來。他看了看道:“你這樣根本找不出來,看我的。”
說著,委員長在我麵前開始晃悠,口中念道:“嗯…這個不要,這個也可以不要……”
我幸幸苦苦列出的五點,被委員長在三十秒內拔走了四點,僅僅剩下第三點:光照和氧份
委員長拾起一根竹條晃悠,叼著香煙,道:“我幫你精簡化了,就是所有可以人為解決的東西都不要,就剩下這個。”
看了看地上,看了看委員長,道:“說的對!光照和氧份是所有生物的必須品,不可能選擇一個居住地方沒光照和氧份。”
“有!”多裏在一旁道。
“有嗎?”委員長追問。
多裏看著四周,淡淡的說道:“死人!”
前一秒沒反應過來,但後一秒我立即就明白了,隨機後脖子開始發麻。
不錯,隻有死人從不需要氧氣和光線,那麼,這間屋子難道住著一個死人嗎?
我腦子“嗡”了一聲,隨即將盤坐於地的蔚藍和老潘扶起,後退了幾米。現在再看這棟腐爛黴變的木屋,直感後背發麻;倘若方才沒有考慮這些而貿然進入,會不會碰見一個全身腐爛發臭的粽子在裏麵做飯呢?
一種恐懼和好奇感瞬間傳來,我害怕進去,但又十分的想進去看一看,看看裏麵究竟有什麼。
眾人戰戰兢兢,老潘拉著我道:“阿三,我看還是不要去算了,壞成這樣,裏麵也沒什麼值錢的東西,還是不要招惹為妙。”
“怕個屁,你們不去老子去,撈著寶貝可別搶。”委員長說罷便朝著正門走去。
蔚藍和老潘直呼別去,但委員長根本不予理睬,叼著香煙,扭著屁股,頭也不回。
“你們在這裏等我,我跟委員長進去看看,我們以前鑽這種屋子多了去了,不打緊。”說著,自己也抄起獵刀跟著走向正門。
委員長動作很快,幾步走邁過正門進入屋內,我隨即追了上去,但進去之後卻不見他的蹤影,僅僅隻有一兩步的差距,然而委員長卻瞬間消失在我的視線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