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季《鮮卑王》 第七章 黑風(1 / 2)

眾人在坤子的提議下重新部署。

我和多裏屬於弱者,這種弱的概念包括體質和精神,最終由經驗來衡定;多裏傷勢雖然不太嚴重,不過長途跋涉可能會讓他雙腿潰爛,且容易感染,如果不加預防,恐怕到時隻能截肢。

武大和潘俊才在體質上占很大優勢,我們又過了一次餘下的裝備和補給品,將一些東西篩選出來,這一帶地理條件十分單純,有些東西很多餘,沒必要辛辛苦苦背過去,到頭來卻發現根本沒有任何用處。

坤子擔子十分重,他不僅要想方設法完成小舅交給他的任務,同時還要保證我們活著回去,周圍環境無比惡劣,真讓人憂心忡忡。

天一亮,我們再次沿著坤子定位的方向繼續向前,大概下午四點,找到了一片風蝕岩洞區。

隻見,整片的岩石都被風侵蝕的厲害,斑駁的風洞讓這些岩石看上去千瘡百孔,醜陋無比;尤其是外圍的岩石,風洞大的都能擺桌子打麻將了。

裏麵的環境相對複雜,岩石與岩石之間有一些距離,好像是先民故意改造成這種形狀,可能在整片區域的中心曾有古文明存在,不過現在恐怕早已消失了。

我們沿著岩石之間的路道往裏走了一段,大大小小的岩石堆砌如山,很多人類活動的痕跡被隱藏在裏麵,我還發現了一些被曬的脫漆的水壺,應該是早年進沙漠的人留下的。

坤子讓黑大漢把篩選出來的裝備放在風蝕岩外圍的風洞中,出去的時候可能會用到。然後每人佩戴好裝備,準備再裏麵尋找藏身之處,以防沙暴掃蕩。我笑了笑,看著潘俊才道:“什麼時候帶了隻公雞?路上怎麼沒動靜?”

潘俊才嗬嗬一笑,顯得很得意的樣子道:“這是老門路,到時候你就知道它老人家比你重要,你可不能打它的主意。”

潘俊才以為我要殺雞填肚皮,說實話確實在一瞬間萌生了這種想法,這幾天都沒吃上一頓飽飯,不過回憶起小舅以前給我講的話,又忍了回去。

中國傳統因地製宜,發丘盜墓亦是如此,針對於不同的地域會產生不同克製邪靈的方法,在南方有帶驢蹄子和狗血;而西北一帶對公雞有一種神秘崇尚,特別是驅鬼鎮妖常常用公雞獻祭,包括三禽在內的鴨和鵝都十分重要,叫做“三禽通地靈”,能與亡魂交流。

想起這些不由得想起薩滿教,那些神秘莫測的種族總會做一些讓人無法理解的事。

這時候走在前麵的多裏突然站住不動,看著一處風蝕洞僵住,我順著多裏注視的地方走過去查看。在洞口的四周有一些奇怪的紋路,很模糊並且沒有規則,似乎像一種篆刻的文字,但是無法辨認。

武大走上前看了看,轉頭問多裏:“你看這個幹什麼?教科書可沒教過這些。”

多裏頓了半天說道:“我認識。”

幾個人一臉疑惑,多裏則繼續道:“回鶻族最古老的文字。”

回鶻,回鶻不是早就滅絕了嗎?我心中差異,小舅的書房中存放著很多古書,我之前看到過關於回鶻族的記載。

回鶻是北方遊牧民族鐵勒的一個分支,起於南北朝,滅於隋唐,曾是突厥的屬國;回鶻汗國瓦解之後分散到蒙古境內,來後遷徙到新疆和甘肅等地,消失於民間。算起來,回鶻人還是維吾爾族的祖先。

“上麵寫什麼?”坤子問。

多裏呆呆的看著,說道:“是我的族人臨死前刻上去遺願。”說著伸手去摸岩壁上的紋路。

多裏一邊摸索一邊解釋,大概六年前他來到這裏,尋找一種宿命,是回鶻人的宿命。回鶻本族正統的族人其實並沒有被混種,在滅國之後還有一部分存在,他們一直保留著祖先的遺命繁衍至今,分布在全國各地。

六年前多裏收到族長的來信,信中告知他們已經知道如何在普及社會的漢化下繼續留存的方式,繼續保留最初的祖製。

事後不久,多裏接到消息與頭人見麵,當時會麵的人有三十幾個,都是中國僅存回鶻人;有些還是多裏兒時的玩伴,不過現在已然認不出來了。當今社會,頭人已經不能支配族人,但為保留並且繁衍下去,還是集結了一批人來到沙漠之中,多裏說這個是一個惡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