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序(1 / 1)

大夏三百五十四年,夏十五代帝登基即位,改元「天啟」。

大夏三百七十七年,中原大災,蝗潮遍野,江南爆發瘟疫,十室九空。

時年,北方西托一部,集全族十五歲男子,再合親盟共聚大軍十萬,晝伏夜行,入河東朔州,屠河曲城,再隱匿行蹤過嵐州,驟至大夏北京,天下震動。

帝昭容慕容氏,乃其首領之侄,親統禁軍、城衛迎戰於城下,斬首八萬,俘虜一萬餘,亦親斬族叔首級獻於朝堂。

帝念其功,封為惠妃,加尊號「威弘」。一年後,右遷至中宮主位,鎮守宮帷。

大夏三百七十九年,天啟帝崩,諡號「孝惠」。

夏惠帝自幼贏弱多病,即位二十餘年,僅育有一子,年十七,於次年即位,改年號「崇政」,尊慕容氏為太後。

崇政二年,帝忽晏駕,諡號「孝哀」,無子嗣,太後遂由天啟帝兄弟中精選後代,以替皇位之延續。

大夏三百八十二年,夏惠帝幼弟嫡子中選。

同年,改年號「景炎」,景炎帝即位,尊慕容氏為太皇太後,上尊號「壽和聖福」。

景炎三年,太皇太後還政於帝,退隱深宮。

景炎四年,中原大旱,劍南道顆粒無收。

景炎六年,山南道大水,毀房屋數千間,良田數千頃,受災人口達數十萬。

景炎七年,「七煞」星現,帝改元「乾德」,試圖以年號的更替破除「天格」,以保大夏王朝的萬年基業,始為「乾德元年」。

乾德三年,帝為太皇太後所迫,立柳氏為皇後,帝甚惱,遂不喜。

立後年餘,非太皇太後懿詔,帝從不主動召柳氏侍寢。至乾德八年,帝僅五次留宿「懿德殿」。然,後賢德淑孝,未嚐怨言,反時時在太後麵前為帝掩。

太皇太後常歎,「吾兒實乃天下婦之首也!」亦不欲與帝齟齬,惟暫聽任之。

帝有貴妃董氏,嫵媚妖豔,伴帝於床帷,夜夜笙簫而不止。帝留戀甚深,常因其而罔顧朝綱,荒廢朝政。

董氏欲圖後位久矣,常於帝耳畔妄指柳後驕躁後宮,欺壓宮嬪,淫亂宮帷。帝雖不甚信,然自此對後厭惡愈甚……

乾德八年,春,二月十七,益州天崩,夜降大火於深山,村民往尋,未有返,遂流傳山鬼守靈之說。

益州刺史聽聞,派兵往探,然未歸,乃謂山中瘴氣甚多,終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