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名曰“青雉”(1 / 2)

按理說,鐵的熔點極高,需要一個大熔爐,加以源源不斷的烈火焚燒,才能將鐵融化,但宋征單憑一堆柴火,竟然也能將鐵燒溶,實在匪夷所思。

當然,宋征知道這是神秘器爐的功勞。

一炷香的功夫過去,兩塊鐵盡數融化為鐵水,宋征打開蓋子,用一根鐵棍在鐵水中不停攪拌。

根據腦中的知識介紹,此舉是為了讓鐵水盡可能地接觸空氣,減少鐵水中碳的含量,當碳的含量降低到一定程度,鐵便會化為鋼,更加堅韌,利於鑄兵。

攪了大概一刻鍾,宋征覺得差不多了,便用鐵鉗將擋板夾走,鐵水、銅液和錫液融合在一起,宋征繼續將它們攪拌均勻。

片刻之後,待三種液體融合均勻了,宋征將模型放在器爐右側的一條管口下麵,然後打開管子的蓋,混合液體便唰唰地往下流,進入模型當中。

宋征細心地將模型嚴絲合縫,耐心等它冷卻成型,在此期間,宋征也在快速地吸收著經驗,諸如材料融化的時間,它們混合的狀態等等……

兩刻鍾過去,宋征摸了摸模型,覺得溫度適合了,便將模型打破。

泥土裂開,一柄暗青色的劍出現在宋征眼前,令他激動不已,雖然劍的表麵還很粗糙,紋飾也不清晰,但第一次鑄兵就做到這個地步,宋征已經很滿意了。

短暫的激動過後,宋征收斂心神,小心翼翼地進行淬火。

所謂“淬火”,就是剛鑄造出來的兵器放在火上燒紅,然後立刻放入冷水中適當蘸浸,讓它驟然冷卻,這樣反複幾次,兵器就會變得堅韌而富有彈性。

淬火工序看起來容易,但操作起來極難,燒熱的火候、冷卻的程度、水質的優劣,都有很大關係,淬火淬得不夠,則刀鋒不硬,容易卷刃;淬火淬過頭,刀鋒會變脆,容易折斷;淬火淬得合適,非有極其豐富的經驗不可。

劍剛剛成型,溫度尚高,宋征不敢用手去碰,於是用鉗子將它夾進器爐裏,很快,雛劍就被燒紅,宋征拉過早就準備好的鐵桶,將雛劍取出,“滋”的一下放進水裏去。

他利用腦中的知識,根據雛劍的質量、長度和材質估算過淬火的時間,差不多的時候,將雛劍從水裏撈出。

但在撈出之前,宋征就發現不對了,水裏竟然有氣泡冒出。

這是淬火爆裂的征兆,宋征拿起來一看,果然看見劍身中央,有一道指甲大的裂縫。

毫無疑問,失敗了。

宋征頓時有些沮喪,但很快他又調節好自己的情緒,找起失敗的原因來。

“塑模沒問題,澆注應該也沒問題,淬火的時間也對,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宋征皺著眉頭苦思冥想,在想不出來原因之前,他不敢貿然進行第二次鑄兵,因為他隻剩下一份材料了。

“難不成是雛劍煆燒的時間太長了?”

宋征忽然想到一種可能,並在腦海中驗證著,越想越覺得正確,雛劍煆燒得太久,溫度過高,驟然浸入冷水中,材質承受不住溫度的落差,導致劍身爆裂。

能找出失敗的原因,宋征就不怕了,但他生性謹慎,又將鑄兵各個階段的關鍵步驟重溫一遍,才進行第二次鑄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