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試製銀票通四省,連環神炮揚國威(1 / 3)

濟南府禦封銀號首事人、製錢總監董采荷費盡心血,幾經考慮,各大股東多次論證,最終決定以聊城為發展中心。橫跨魯北、冀南兩省以大運河為水運基礎,以邯鄲、涉縣為旱路補充為輻,打通山西糧道、陝西市場。

再說東昌府聊城,自明朝以來就是水旱碼頭,大運河必經之地,商賈雲集的地方,所以董采荷看準聊城。

他委托閣老府的大管家李佑端在大運河碼頭的東麵買了三十來畝地,先蓋起了糧食大倉庫,北至獻縣、饒陽、安平以南廣發報單,在武強縣設點裝船,德州的糧食在故城裝船,還有清河、臨清也都設了收糧站。董采荷從禦封銀號調集大批資金衝實德州、東昌分銀號,所有大豆、高粱由董樹祥發往蘭州,所有小麥由董如川等人發往山西、陝西。

發往山西的小麥全部換成煤炭運回山東。這樣一來,那買賣做大啦。聊城的山西會館就是禦封分號出錢修的,還有好多奇人軼事,下部書中再一一細說。

話說山西早有郭扶台的官文關照,自陽泉、晉中以南至長治、臨汾、運城等地都設有糧站,專門用小麥換煤炭,一比五兌換,即一鬥小麥換五鬥煤炭。這樣一來山西人可高興啦。常言道:人熟是一寶。

時間一長,山西人都願意和山東人做買賣,都說山東人實在,什麼破銅爛鐵山東人全要。那時我們國家還煉不了洋鐵,都是山西黃鐵、馬口鐵。那時的大車是木輪,必須褂上鐵瓦,統稱車瓦鐵,全國就山西懷柔出黃鐵條鐵,還必須章丘的鐵匠褂鐵瓦。這樣一來,山西的黃鐵就大量運往山東,也帶活了山東的手工業。章丘的鐵匠將黃鐵條做成車瓦成品銷往全國。所以說,隻要有人的地方就有章丘鐵匠之說。

陝西的西安,自大唐朝建都以來就是全國的政治、文化、經濟中心,禦封分號就設在鍾樓大街路北,目的就是專門收存整個陝西的皇糧國稅,隻收現銀不收糧食,糧食直接由山東運往蘭州大營,陝西隻走賬就行。

這樣一來給陝西節約了不少運費等麻煩事項,落了個都滿意。

蘭州大營的糧食總管楊忠禮,整個陝西、甘肅兩省的國稅加起來可不是個小數目,事越多啦,辦的都很順利,也省心了,各銀號光走個賬,大批軍糧就能平安如數的進庫,真是神了,有空我非到濟南跟董采荷學學不行。人家一封信就辦得如此漂亮,真帥才也。

太醫院總管禦醫董如嶺,真是人走時運馬走膘,兔子走運也逍遙。自從到了甘肅張掖城看病認識了楊老員外,在楊老員外的幫助開起了禦醫堂,真是時來運轉。

又和馬家結親找了馬小姐,不到一年功夫馬小姐一下生了一對大胖小子,真是大喜特喜,高興的董禦醫整天哼小曲。馬家也是全家高興,自從和董禦醫結了親,孩子們都學了醫,中草藥的買賣也做的很順利,隻收購起來就行啦,銷售不用管,利潤比以前還高,無半點風險,真是沾了董禦醫的大光。這一年多來,董禦醫的中藥買賣越做越大,利潤可非,有的是名貴中藥大補著身體,人越來越年輕了許多。

禦封號的運轉情況一切順利。德州、聊城、邯鄲、長治、臨汾、西安、張掖各分號發展有續。

泰山商號的茶葉、中藥、製革、製鏡、鑄鐵等業也都順利發展。周村的染織業又加了印染項目,從織到染一條龍配套生產,官衣鋪夏單冬棉忙的不可開交,形式一片大好,製錢業特別順利,存錢一律白銀,出錢一律銅幣,大量銅幣進入市場,老百姓也都認可了,反正不少買東西就行。到底鑄了多少康熙通寶,恐怕無人能說得清。

董采荷把整個禦封銀號的經營業務統交給兒子董如南掌管經營,自己倒下空來,專門找到郭扶台商議,現在國家正準備與新疆的噶爾丹大打杖,徹底消滅他們,各省抽調精兵,籌集糧草,打仗就得用錢,就得用刀槍,一旦打起來,誰也說不準能打幾年,所以老百姓得吃苦,國家缺的物資、錢財多啦。

聽說西北打仗淨用騎兵,對付騎兵有一種新兵器,叫錙客住,也叫連環炮,六台一組,用小車推著走。我這裏有個樣品,製造者叫徐昆鋼,河北棗強人,鐵匠出身,手藝特好,我已叫人到章丘繡惠找地方,也得用章丘鐵匠,炮身全是熟鐵製造,鋼沙全是生鐵澆鑄,技術要求很嚴格,咱們先鑄幾組送北京試驗,合格後再批量生產,射程在80-100丈,一打一大片,威力太大啦。郭扶台一聽,把大腿一拍說:“董大哥,您想絕啦,當今萬歲爺做夢也沒想到的事,您都想到啦,這回咱又能賺大錢啦。需要我辦什麼,您盡管說,我全力支持”.這是一場大戲,下部書中再一一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