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陽如血,彩霞如練,染紅了天際。古道荒涼,一位老者趕著車沿著渭水河畔在踽踽獨行。
走過幾個緩坡,被一片深深淺淺的粉紅包圍著一個城堡出現在眼前。天氣逐漸轉暖,走在蒼涼的古路上,讓人驚奇地發現,道路的兩邊開滿了玉蘭。並不是很粗壯的樹幹上,一樹一樹,白色的玉蘭在枝頭格外有味道。
初春三月,是春花相盡綻放的時節。遠遠望去,綠色的葉芽還未長滿枝頭,可是大地已經被絢爛的花朵覆蓋。老者心情大好,趕著毛驢車快速前行。
走過彎彎曲曲的山路,來到了一座小城,隻見高高的城門樓下方一塊方石上鐫刻著“張掖”兩個大字,老者細細思索,才悟到自己原來已進入了甘肅地界。
走進城來,發現這裏的一切與內地已迥乎不同,隻見低矮的民居、有些農舍直接開鑿在黃土裏麵,看來這就是所說的窯洞了。沿著坎坷不平的石路,繼續前行。
忽然在一座高宅大院的門前,聚集了很多人。老者靠近前去,這件門口貼了告示,內容大體是這家的少夫人因身懷六甲而難產,特貼告示尋找醫術高明之人,“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隻見這位老者二話沒說,走上前去,揭走告示。眾人紛紛把他引到院中。
這位老者為什麼會有此一舉呢?原來這位老者不是別人,正是禦大夫董如嶺。
董如嶺,山東濟南府濟陽人,家境殷實,詩書傳家,自幼勤學苦讀,曾拜名儒張稷若為師,策論奏疏、琴棋書畫、奇門遁甲,漁樵耕讀、頗得老先生的真傳。特別是在懸壺濟世之學方麵造詣頗深。
在求學期間,張老先生到愛徒董如嶺家中探訪,路過仁風北街,留下了一段美好的故事。
仁風北街,有個聞名的神廟。神廟之神,在於廟內有一小蟲。周圍百裏鄉親,婚喪嫁娶,請神許願,皆都到此燒香磕頭,結果事事如願。如此,神廟威望越來越高,及至朝廷命官到此,也都下轎燃香供食,求助神靈。
該年夏,久旱不雨,天熱如蒸,莊稼幹枯到了見火就燃的地步,老百姓眼巴巴望著刺眼的蒼天作傻,盼雨如命。
一日,諳熟《奇門遁甲》的張稷若先生講學來到仁風,路過神廟時,見成百上千的百姓跪倒在神廟前,鳴鑼響鼓,燃香叩頭,正在虔誠地求神降雨。
“老天爺,睜開眼看看我們吧!”“蒼天啊,快降甘露,救救我們吧!”“老天爺,可憐可憐,快下雨,救救孩子們!”神廟前一片祈禱聲。祈求、悲哀。
張稷若見狀,十分痛心,不聲不響地偷偷進了神廟。旦見神廟內供桌上,滿擺供食,蠟光通明,香霧繚繞。再看,供桌正中上方供奉著一隻裝飾精美的玻璃盒,再細看,盒內放著一隻像幹豆秸一樣的幹巴小蟲。張先生不解。
正在迷惑時,廟外鑼鼓聲和著淒涼悲哀的祈禱聲又起,他忽地來了主意。於是閉目和十,吐出咒語喃喃:“……”咒語即出,隻見盒內幹巴小蟲慢慢蘇醒複活,驅動起來。再念,小蟲由小變大,再念,再變大,念念念,大大大,小蟲變作一條大龍,騰空而起。神龍在空中搖頭擺尾,頃刻,天空烏雲翻滾,電閃和著雨鳴,大雨傾盆而下。眾百姓望著騰空的大龍,澆著傾盆的大雨,喜出望外,驚愕地叩頭,再叩頭。
是年,仁風一帶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百姓豐衣足食。
在張老先生的調教下,董如嶺學識得以迅速提升,後到京師尋找張老先生的大徒弟艾元徽,當時艾元徽任刑部尚書,在他的舉薦下,考取了太醫院行走。其在任上兢兢業業,勤奮修為,一晃竟是幾十個春秋。在後宮爭鬥中,因不願依附於任何人,因此告老還鄉,此時應是大清康熙八年。
禦大夫告老還鄉,回到濟陽南霍村,在路過河北滄州地界時,收養一少婦人20多歲,並帶有一小男孩,情況可憐,被禦大夫董如嶺收下,一並帶回南霍村取名:樹禎。
董如嶺在周邊村行醫為民治病,從不收錢。因他是禦大夫一般人小病不願驚動禦大夫,名氣太大,大病不到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才請禦大夫,但為時已晚,看一個死一個。最讓他生氣的是,康熙十八年春天,他的親孫媳婦陳氏做月子得了傷寒病,經他百般治療無效而死亡。
禦大夫一氣之下,罷、罷、罷,自己家人的病都看不好還行什麼醫,說罷騎上小毛驢,帶著小婦人順著大清河一路西下,晨起暮宿,來到了張掖城中,才出現了上文中的一幕。
禦大夫董如嶺在眾人的簇擁下走進了這座庭院,跨進一人多寬的木門,是一座三進的四合院式的宅子。院子裏的正屋以及東西廂房,木雕門楣。古樸的雕花,帶著北方特有的粗獷。所有的門窗使用著卯榫,屋內的木製炕邊光滑透亮,一看就是使用多年而有了包漿。進出屋子的門檻之高,顯示這主人的地位。愁眉苦臉的主人看到鶴發童顏的董老先生,內心便安靜了許多。
賓主落座,沒有多餘的寒暄。董老先生便在仆人的指引下,來到了少夫人的麵前。望著少夫人的氣色,董老先生搭手診脈,凝重的臉上不久便露出了些許的笑意。他先用銀針先給少夫人紮上10多根銀針,不一會兒,少夫人的眼瞼似乎睜開,又一頓飯的功夫,順利生了個小男孩,一過秤9斤八兩。仆人拿著開好的方子,拿藥、泡煮,喝藥……一家人的心情放鬆了許多。
原來此戶是張掖城有名的大財主之家,老員外名叫楊善康,五個兒子,三個在京城為官,二個在張掖城經商,死者為楊老員外的大孫媳婦,因第一胎難產,張掖城的名醫都請遍了,隻得貼告示尋找醫術高明之人。事有湊巧,也該著禦大夫董如嶺在此地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