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白,小說第一核心,進入正題之前,有必要先介紹一下他,畢竟接下來的故事,基本發生在他的眼皮下或是存在於他的記憶中。
1989年4月27日,一個膚白貌美的小男孩帶著杠鈴般的哭聲墜到了A市礦物集團第三醫院403床位,淨重7斤2兩。據小白媽媽可靠回憶,小白哭聲冠絕全場,無可阻擋,時間之持久直逼天亮,貼臉仔細端詳,眼神中竟有一丟憂鬱的神情,想必這和小白媽媽懷孕期間沒得到悉心的照顧,積鬱了一絲憤懣愁緒有關,這暢達的哭聲和憂鬱的眼神是小白給世人的第一印象。關於這個名字,父母胸中早有丘壑,男女通用,通曉事理,活得明白。為了大家看著方便,今後就寫孫小白。然而小白爸媽肯定不知道二十幾年後的今天,小白的意思已經完全走向了另一個境界。
英雄不論出身,傻帽不看名字嘛,這些細枝末節阻擋不了小白肆意汪洋人生路的開啟。說到這,我們還是有必要了解一下小白的棲身之地。小白在三歲之前,住在一個名曰“西村”的地方。雖然名字中帶有村這個字,但是大家不要誤解小白的出身,並不是農村戶口,當然你也沒見過哪個小區帶個村字的,那也是真會玩,頗有“古道西風瘦馬”的古人遺風,除了景區能搞出這個名堂,在我們黨的光輝照耀下,不會有哪個開發商腦洞大開,小區門口立塊石頭,配不羈的狂草體“西村”鐫刻在上麵,那叫一個境界。這個西村不在市區,也不是農村,鄉村鄉村,講道理隻能是城鄉結合部了,事實上也不是,莫不是世外桃源?我想很多人都忘記了90年代煤礦的地位,聰明的朋友早已發現小白的出生地點是礦物集團第三醫院,那麼這個西村正是相當於煤礦的小區,再聰明一點,你應該聯想到這個礦上還有南村,北村,東村,當然東邊接口市區有個車站,就取消了東村的存在,至於南村和北村與小白有何關聯,之後就聽我慢慢道來吧。
喜歡玩網遊的朋友,肯定對西村倆字很有親切感,因為很多遊戲的出身地都是在某個村,然後送頭毛驢坐騎啥的,對的,小白的出身就是如此拉風,住的是平房瓦礫,喝的是農夫山泉,吃的是家養風味雞,玩的是石子蓋樓梯,夏天可以在梧桐樹下乘涼,下雨了就和妹妹躲在屋簷下看凹地裏的水漪,冬天圍在奶奶家的爐火旁看老人家織毛衣......說著好一幅和諧的“西村山居圖”,當然,同樣的事物,你可以換個角度,抓取不同的細節來進行描述,那將是另一番情形。村口在北麵,出門正對著一大茅房,茅房的北邊就是大片的麥地,每天太陽從茅房東邊升起,西邊落下,晨起會有一頭放蕩的雄雞跳脫出命運的牢籠,走到茅房邊嚎兩嗓子,尤其夜間月亮升起的時候,借著頭頂的兩片月光蹲茅房,身後是一片麥浪,不時從幽深處傳來幾聲犬吠,也是人生一大樂事,此情此景,有沒有想到一句“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當然有時也會闖進一隻愣頭狗,嚇的小白菊花驟緊,打亂他的私人定製時間,不過這一切之於童年的小白,和現在的土豪躺在海景房臥室裏看日落的感受是同質的。
在一串稍顯逼格的介紹下,或許你心底已經開始偷偷的對西村產生了幻想,你想象著小白在如此“詩情畫意”的地方經曆了羅曼蒂克的童年經曆,猶如童話裏的鄉村小王子,這座奇特的村莊賦予了他與生俱來的浪漫情懷,日後他成為村子裏的傳奇人物。然而並沒有發生這些,事情的發展是,兩歲不到小白就隨爸媽南下,去了南村生活,雖說都在一個礦上,南村的現代化進程是要領先西村20年的,區域規劃總會有側重,人的選擇也是趨利避害,在小白有記憶的時候就知道南村是6層火柴盒式的樓房,西村是蓋著一頭魚鱗片的平房,同樣的占地麵積,南村的居住人口是要6倍於西村的,人多有了人氣兒,才有了嬉鬧,有了七嘴八舌的家長裏短,有了滿街的棋牌麻將,有了叫著“烤餅,烤餅”的大郎,有了各憑本事的小賣部以及各具風韻的老板娘,還有了奇奇怪怪的小朋友們,各路歡喜冤家,不同粉墨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