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哲倫為了達到環球航行的目的,被迫離開自己的祖國葡萄牙。他克服了重重困難,在西班牙國王的資助下,組建了一支5艘艦船、265人的探險隊,於1519年從西班牙的塞維利亞出發,向西航行,渡過大西洋,到達南美洲火地島,曆盡千辛萬苦,穿過麥哲倫海峽,進入太平洋,途經菲律賓群島時,在與當地土著人的一次衝突中不幸身亡。航行中先後折損了4隻船,最後剩下一隻船、18個人,取道南非返回西班牙,繞地球一周,證實了地圓學說,從而呈現出一幅引人入勝的16世紀地理大發現時代的曆史畫卷。

馬克西半裏安·特蘭西裏萬奴斯,在他的劄記中寫道:在浩瀚無垠、人類難測其奧秘的無名海洋上的首次航行,是人類的不朽功勳之一。

哥倫布在一望無際的大洋上航行,曾被當時和後代視為史無前例的業績。但就哥倫布的功績而論,是無法同麥哲倫相提並論的。哥倫布率領的是3艘新船,裝備精良,食物充足,而且在途中總共才行駛30天。在他登陸的前一周,從海浪衝來的蘆葦,水上漂浮的樹木枝杈,以及飛來的野鳥,都向他預示,有一塊陸地已經近在咫尺。哥倫布的船員個個身體健壯,精力充沛,船上糧食充足,萬一發生意外,到不了目的地,他滿可以安全返回祖國。雖然他對前麵的一切荒無所知,但他背後卻有可靠的避難所和安身處。而麥哲倫要去的大洋,則是不為人所知的,他出發的地方不是故鄉歐洲,不是舊居故裏,而是陌生的、寒冷的巴達哥尼亞。他的船員備嚐憂患,已經虛弱不堪,265人中,死的死,亡的亡,最後隻剩18人返回祖國……所有的這些,說明麥哲倫的環球航行確是人類曆史上的一次不朽的曆程。他的發現更是驚人的,他不是預言者,而是實踐者,用他的行動來證實了地球是圓形的。

麥哲倫的功績之一,是幫助人類認識自己,提高其創造的自覺性,使人類的知識不斷豐富起來。他是第一個提出環球航行的人,而且是他的最後一艘船實現了這一理想。幾千年來,人們一直在探索地球的形狀,但始終一無所獲,現在人類證實了地球的形狀,同時又一次看清了自己能量的大小。

在漫長的曆史長河中,人類圍繞著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運動、形態等問題,論戰了幾個世紀。以托勒玫為代表的地心論者認為,地球處於宇宙的中心,是永恒不動的,其他天體圍繞地球轉動,世界是上帝創造的。這個觀點長期得到基督教會的支持,而排斥其他學派。15—16世紀,哥白尼總結了前人的認識,提出日心學說,即太陽位於宇宙的中心,地球等天體圍繞太陽轉動,這個學說得到廣大科學家的支持,例如天文學家開普勒、第穀、布魯諾、伽利略、牛頓等等,而當時勢力強大的基督教會黨殘酷的迫害科學家們,甚至用火燒死了布魯諾。

而麥哲倫則是以實際行動來證明地球是從西向東運動的天體,證明地球是圓形的人,他們的行動是曆史上的偉大創舉。

麥哲倫的第一次環球航行,在擴大世界貿易,促進東西方的貨物交流,文化往來等許多方麵,起著積極的不可低估的推動作用。歐洲通往東方的新航路的開辟,美洲大陸的發現,以及環球航行的成功,為歐洲新興資產階級開辟了新的活動場所,並給自然科學的發展開拓了廣闊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