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野牛之問的同性性行為要比異性性行為更普遍,其中的最重要原因是雌野牛每年隻有一個發情期,而它們隻在發情期交配,繁殖季節裏。雄野牛通常每天要進行幾次同性性行為,其頻率占了所有性行為的55%。
曾有約6000萬頭美洲野牛遊蕩格雷特平原——北美洲的一個遼闊草原上,為尋找新鮮的草料而不斷遷徙。19世紀,由於遭到白人捕獵者為獲取獸皮而進行的瘋狂捕殺,它們幾乎瀕臨滅絕,到1889年時僅餘541隻美洲野牛了。這時通過兒位熱心公益人的努力,激起公眾保護美洲野牛的熱情,開始對它們進行保護,現在數量已回升到兩萬多隻,分別膳住在幾個地區,其日的是為防止流行病。
如今,野牛回來了。美國魚類和野生生物管理局在落基山野生生物保護區放生16頭美洲野牛。“萬牛犴奔”的雄壯場麵或許將重現科羅拉多草原。
美國魚類和野生生物管理局發言人卡萊斯說:“這次放生工作進行得非常順利,我們可以稱之為巨大的成功。”這些野牛來自蒙大拿州的國家野牛保護區。卡萊斯還介紹說,接下來一段時間裏,他們將對野牛實施24小時全天候監控。如果這批野牛能夠適應環境並茁壯生長,他們將從蒙大拿調來更多野牛。
落基山野生生物保護區占地大約七十平方公裏,曾是美國著名兵工廠,如今已經從化學武器和殺蟲劑生產地變為國家級野生生物保護區。這裏80%區域已經不再屬於化學物質重汙染地區。卡萊斯說,野牛生活範圍限定在落基山保護區西北部一片約六平方公裏的土地上,周遭用兩米多高的圍欄圈了起來。卡萊斯特別提到,這一區域從未用來生產武器。
相關連接:美洲野牛和歐洲野牛
美洲野牛和歐洲野牛都是體形龐大的牛科動物。美洲野牛的體長為20()~280厘米,尾長30~50厘米,體重400~900千克,分布於美國西部和加拿大西南部。歐洲野牛體長為220~300厘米,尾長40~60厘米,體重450~1000千克,分布於波蘭和俄羅斯的高加索地區。這兩種動物的外形大體相像,體形大小也差不多,歐洲野牛略高一些,美洲野牛卻顯得更為肥壯。美洲野牛的頭部比歐洲野牛大,非常突出,而角卻比歐洲野牛小,一般長為35~38厘米,歐洲野牛的角比較細長,可以達到50厘米;美洲野牛的額毛長而下垂到鼻骨,而歐洲野牛額毛較短或沒有;美洲野牛的兩耳為黑色,而歐洲野牛的兩耳不黑;美洲野牛的肩部突然高高隆起呈一個大包,軀幹明顯向後傾斜,而歐洲野牛肩部緩慢地向上隆起,身體後部的傾斜度較小,僅比肩部稍低一些;美洲野牛的臀部較歐洲野牛的低很多;美洲野牛的尾巴比歐洲野牛的尾巴細,尾毛也比較少;美洲野牛的體毛粗而厚,尤其是存冬季,呈栗棕色,頭部顏色較深;歐洲野牛的體毛呈暗棕色。
歐洲野牛曾分布於歐洲巾部、西部和南部的廣大地區,後來範圍逐漸縮小,在野外生存的最後一頭於1921年2月9日被獵殺,後來通過利用全世界動物園中飼養的56隻進行再引入工作,終於使它免於滅頂之災,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又受到了嚴重的衝擊,以後才義逐漸發展起來,現在約有1600多隻生活在野外和動物園中。美洲野牛的命運也是如此,隨著早期移民大軍的到來,逐步被壓縮在越來越小的範圍之內,經受了人類的大規模屠殺之後,幾近絕滅。後來許多有識之士大力倡導和宣傳禁措活動,並把殘存的個體集巾到幾個保護區內,使其得到繁衍生息,脫仵已有3萬多隻在半野生狀態下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