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趣味動物(7)(2 / 3)

但還有一些科學家卻認為,幾維鳥蛋事實上並不是很大,它隻是顯得很大,實際上幾維鳥以前是很大的,後來在長期進化過程中鳥體本身縮小了。有生物學家研究發現,幾維鳥的祖先是平胸鳥類,這類鳥的體形非常巨大,和鴕形目、鶴鴕目等鳥類生活在一起。後來,自然條件的改變使它們的身體發生了改變,而鳥蛋的尺寸卻保持原樣,因此,幾維鳥蛋就與幾維鳥不相襯了。

有關幾維鳥鳥蛋巨大的原因,一直都沒有找到,相信有一天科學家終會找到答案。

鴿子為什麼能夠遠行卻不會走失

鴿子雖然沒有孔雀那樣漂亮的羽毛,也沒有鸚鵡那樣能說會道的巧嘴,但它卻是人類最忠實的朋友。很早以前,人們就選擇讓鴿子來充當信使,“飛鴿傳書”是古代信息傳遞的重要方式。一直以來人們都不能明白,為什麼鴿子經過長途跋涉後能夠順利返回,而且不會迷路。

人們都知道它能夠不遠萬裏地飛行跋涉之後按原路返回,而不會迷失方向。這其中又有著怎樣的緣由呢?經過科學家的努力探索,終於找到原因,那是因為鴿子具有能利用地磁場導航的能力。眾所周知,地球是一個巨大的磁體。地球的地理北極大致對應著地磁場的磁南極(S極),而地球的地理南極則大致對應著地磁場的磁北極(N極)。但這樣說起來大家聽得都很矛盾,所以習慣上都將位於地理北極附近的地磁極稱為“磁北極”,但它具有S極的磁性;而稱位於地理南極附近的地磁極為“磁南極”,但它具有N極的磁性。地球上的所有物體隻要是帶磁性的,都要受到地球磁場的作用力,比如排斥力或者吸引力的影響。鴿子就是由此掌握方向的,科學家們發現,在鴿子的眼中有一塊突起的骨頭,它被稱為磁骨,鴿子正是通過磁骨測量地球磁場的作用力來為自己的飛行定向的。

為了驗證這一發現,科學家們做了這樣的實驗:他們選取20隻飛行素質差不多的鴿子,在其中10隻鴿子的翅膀下都裝上了一塊磁鐵,而在另外10隻翅膀下則裝上等重的鋼片,最後它們被一起放飛。結果,裝有磁鐵的10隻鴿子到4天後才有1隻鴿子疲憊不堪地飛了回來;但裝鋼片的10隻鴿子卻在1天之內除1隻鴿子沒有返回外,其他全部返回。實驗結果表明,鴿子翅膀下的磁鐵幹擾了地磁場對它的影響,也破壞了它的磁性導航功能。

鴿子卓越的飛翔技能和認路的本領,使它成為人類傳遞信息的工具。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的凡爾登被德軍包圍,其通信設備被炮火徹底破壞。在危機時刻,人們再次使用鴿子進行通信聯絡。到20世紀50年代初,我國還訓練了正式列入軍事編製的軍鴿。鴿子為在深山老林執行任務的邊防軍傳送情報,不管距離多麼遙遠,地形多麼複雜,每次都能圓滿地完成通信任務。

經過研究發現,在蝴蝶、蜜蜂以及海豚等多種可以認路的動物身上也存在類似於“磁骨”的東西。可見,許多的動物都是通過“磁骨”來掌握方向的。

“滅蝗能手”——鴨子

一直以來蝗蟲都是農作物最大的害蟲,它們嚴重破壞莊稼,致使莊稼欠收。所以,人們想出許多辦法來對付它們,但效果一直都不佳。在後來的生產生活中,人們發現鴨子能吃掉莊稼中的害蟲,於是鴨子成為人們用來對付蝗蟲的有力武器。

鴨子的嘴又寬又扁,吃起蝗蟲來又快又準。有人曾統計過,一隻鴨子一天能吃四百多隻蝗蟲,同時蝗蟲也是鴨子的最佳美餐。

曾經有一次我國河南、山東等地鬧蝗災,有人提出用鴨子來滅蝗。幾萬隻鴨子被放入莊稼地裏,地裏的蝗蟲數量便開始迅速減少,養鴨與滅蝗不但各不相誤,還能相互影響。如果幼鴨從小吃蝗蟲長大,就會長得非常肥壯,會成為最好的肉鴨,並且肉鮮味美。因此,曾有人專門養鴨用來滅蝗,這樣既保護了莊稼,又使鴨子長得肥碩。

鴨子為什麼不怕冷

已是入冬時節,在寒冷的水麵上,鴨子仍然歡快地在水裏遊著,難道它們感覺不到寒冷嗎?它們為什麼會不畏嚴寒呢?人們對鴨子做過一個實驗,鴨子在零下十幾度的低溫狀態下仍能正常生活。科學家們經過研究發現,鴨子體內有著不一樣的構造和生理功能。

鴨子與其他家禽不一樣,它們沒有汗腺,但在它們的皮膚中卻有肥厚的脂肪層,而且這是最好的冷絕緣層。這樣一來,它們就有了天然的“保溫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