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全世界是沒有統一的化學符號的。那時候的煉金家們,各人用自己的符號來表示化學物質。例如,用中間有一點的圓代表金,圓圈中有一橫的代表鹽,圓圈中有一豎的代表硝石,用十字架代表醋等。隨著化學的發展,發現的化學物質增多了,用以表示物質的符號也就越來越多。甚至同種物質,也有幾十乃至上百個符號。這嚴重地阻礙了化學的發展。
1860年,世界上製訂了統一的化學元素符號,使全國科學工作者之間有共同的、統一的化學語言。
一個元素的化學符號,好像英語中的字母。英語共有26個字母,而化學元素符號目前有百餘個。不過,元素符號由一個或兩個以上字母構成,第一個字母大寫,第二個字母起小寫。元素符號有三個意義:一是代表一種元素;二是代表這個元素的一個原子;三是代表一摩爾原子的該元素。例如,化學符號Ca代表元素鈣、一個鈣原子或者代表一摩爾鈣原子。
化學元素符號,用這個元素的拉丁文開頭字母表示。有些化學元素的拉丁文開頭字母是相同的,就在開頭字母旁邊寫一個小寫字母,是這個元素拉丁文名的第二個字母,如鐵寫作Fe,銅寫作CU。如果元素的拉丁文名第一、第二個字母均相同,那麼就用這個元素拉丁文名的第三個字母作為小寫字母。例如砷、銀、氬三種元素的拉丁文名,第一、第二字母都是“ar”,它們的符號分別寫作As、Ag、Ar。
分子式
化學家已發現109種元素,這些元素的原子,以不同的方式結合就產生各種各樣的分子。世上萬物都是由這些分子組成。例如,水是由水分子組成的,水分子是由一個氧原子和二個氫原子組成。如果用文字來表達物質的組成,不但非常麻煩,而且各國文字不同,很難統一。
自從有了化學分子式,世界上就有了統一的化學詞彙,如水用H2O表示,就簡單多了。
這種化學王國的統一詞彙,是許多年研究的成果。現在,我們可以方便地書寫物質的分子式了。單質的分子式,是在組成這種單質的元素符號右下角標上原子的個數。如氮氣——N2,氧氣——O2,銅——Cu。
假如是化合物,隻要事先知道組成這個化合物一個分子中各原子的個數,然後依據正價原子在前,負價原子在後的原則,分別標上數字即可。如,水分子為H2O,生石灰為CaO,鹽酸為HCL。
有了物質的分子式,成千上萬種物質,都可以簡潔明了地表示出來,而且全世界通用,學習也更方便了。
化學方程式
化學家用元素符號代表元素,用元素符號的組合——分子式代表各種各樣的物質。我們把元素符號和分子式,分別比作英語中的字母和詞彙。這比較清晰地表達了元素符號和分子式之間的關係。化學家正是依照這種思想,把分子式用適當的符號(+,=)聯結而成的句子來表示物質間的化學反應,這好像用詞彙組成的語句一樣。這樣的句子,化學家稱之為化學反應方程式。
例如,水分解成氫氣和氧氣的反應,可用下述的化學反應方程式來表達:
2H2O(液)=2H2(氣)+O2(氣)這個化學方程式,如果用文字來表達,那就是:“2摩爾重36克的液態水分解生成2摩爾重4克的氫氣和1摩爾重32克的氧氣”,非常煩瑣難讀。因此,化學中所采用的化學方程式,與元素符號、分子式一樣非常簡潔明了,而且全世界通用。
世界上的物質千千萬萬,它們間的化學反應多種多樣。如酒精的分子式為C2H6O,但這個分子式還可以表示另一種物質——甲醚。因此,隻用一個化學方程式還不能完全表達清楚,化學家采用一種以結構式代替分子式表示的化學方程式。
再如,水的分解是吸熱反應,而氫氣燃燒生成水的反應是放熱反應,這樣,上述的方程式又不能表示,於是化學家就改用一種熱化學方程式來正確表達。
“摩爾”
我們買電池、襪子和肥皂等物品時,常常用“打”來計數。“打”是通常使用的數量單位,1打的數量是12。如一打電池就是12節。
在化學上,也有一個類似的數量單位,叫做摩爾,它是用來計量原子、分子等微粒的數量的,好比是化學家的“打”。不過,化學家所用的“打”,代表6.02×1023,即1摩爾等於6.02×1023個微觀粒子,其數值遠遠大於12。因為,分子、原子等微粒極其微小。例如,1克水中就約含有3.6×1022個水分子,1克炭中就有5.06×1022個碳原子。這是一個天文數字,書寫、記憶都很不方便。假如采用摩爾作計量單位,那麼,就可以說,1克水中約含0.056摩爾的水分子;1克炭中約含有0.083摩爾碳原子。這就方便多了。
因為這個數字是一位叫阿伏伽德羅的科學家提出的,所以叫阿伏伽德羅常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