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國寶大熊貓是需要保護的,卻極少有人知道珍稀昆蟲也需要保護。稀少的珍貴的小動物也是人類的財富。

我國地域遼闊,尤其南方各省地處熱帶、亞熱帶,氣候適宜,植被繁茂,昆蟲資源極為豐富。但是近年來由於亂砍濫伐,森林毀滅,生態環境嚴重破壞,一些珍稀昆蟲已處於瀕臨滅絕的危險。尤其是具有觀賞價值的蝴蝶,隨著世界蝴蝶貿易的發展,對蝴蝶需求的增加,捕蝶、販蝶活動十分活躍。所以對一些珍稀昆蟲進行保護已刻不容緩。

在我國1988年國務院頒布的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中,昆蟲就有15個種類。這裏就簡單介紹幾種:不可取的捕捉蝴蝶行為中華蛩蠊:中華蛩蠊是中型昆蟲,體細長,無翅,暗灰色,頗似雙尾蟲;背麵和頭部棕黃色,較暗。腹麵、足和觸角琥珀色,較淡;體表有細毛,腹部兩側和足著生稀疏深棕色刺狀毛;頭寬大,中央有一個模糊的黑斑;較小的黑色複眼,絲狀觸角,有34節,尾須很長。

蛩蠊

多棲於海拔1200米以上高山的苔蘚、石塊下和土中,種類極少。1985年我國昆蟲學家在長白山區首次發現蛩蠊目昆蟲,並被命名為“中華蛩蠊”,為我國兩種一級保護昆蟲中的一種。

中華蛩蠊

“中華蛩蠊”在我國主要分布於吉林長白山的海拔2000米處,近湖沼、融雪或水流濕處。卵生成長:變態不明顯,此類昆蟲生活於高山和高原,近湖沼、融雪或水流濕處,白天隱藏於石下,朽木下,苔薛或土中及洞穴中,多於夜間活動,取食植物或小蟲。

金斑喙鳳蝶:屬鱗翅目鳳蝶科。是世界上最名貴、極為罕見的蝴蝶。長期以來,一直被世界上的蝴蝶專家譽為“夢幻中的蝴蝶”。該蝶為中國特有種,珍貴而稀少(野外生存數量遠遠少於大熊貓),是唯一的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蝴蝶。金斑喙鳳蝶金斑喙鳳蝶翅展81毫米~93毫米。雌雄異型。雄蝶體、翅呈翠綠色,底色黑褐色。前翅有一條黑色斜帶,此帶以內區域色濃,以外區域色淡。外緣有兩條平行的黑帶。後翅外緣齒狀,有翠綠色月牙形斑紋,在月牙形斑紋內側有相應的金黃色斑紋。此蝶即因此而得名,並聞名於世。雌翅無金綠色,後翅五邊形大斑色白,尾突細長。

金斑喙鳳蝶棲居在山林地帶,常在1000米以上的闊葉林和針葉林中活動,成蟲在每年3~4月出現。

缺翅蟲:缺翅蟲屬昆蟲綱缺翅目,為一類原始的稀有昆蟲,具有集群的生活習性。缺翅目是昆蟲綱中最小的一個目,也是了解最少的一個目。該目1913年首先建立,由於最初發現的種類都是無翅型,故命名為缺翅目,後來才發現有翅型。

缺翅蟲

體長很少超過3毫米~4毫米。有翅型翅展約7毫米。體扁平,褐色或暗黑色。頭大,觸角念珠狀,口器咀嚼式。常無翅,有翅型的翅狹長。膜質,翅脈簡單。腹部10節,尾須短而不分節。雌蟲無產卵器。

世界已知1科1屬27種,多數分布在近赤道兩旁的熱帶、亞熱帶地區。多生活在常綠闊葉林內,在倒木、折木的樹皮下。通常幼蟲和成蟲集聚在一起,驚動後四處奔跑逃逸,十分活潑有趣。我國1973、1974年才在西藏發現2種缺翅蟲,分別命名為中華缺翅蟲和墨脫缺翅蟲。

缺翅蟲是一類比較原始的昆蟲,對於探索昆蟲起源與演化有重要意義。因為它分布地域窄,所以又是曆史生物地理學研究的理想材料。

偉鋏:又名蟲八,屬於雙尾目。在這個目中,全世界約有200種以上,偉鋏因在我國分布區域十分狹窄,且數量稀少,因而是唯一的二級保護動物,國內僅分布於四川省鄉城縣。

偉鋏是一種大型昆蟲,成蟲長而寬厚,體長約4.7厘米,缺眼無翅。頭為黃色,呈梯形,前窄後寬。身體分節,胸部和腹部1~7節的背麵,為灰色,腹麵為黃色。觸角較長,一般有48~49節,除基部數節有少數大毛外,多為小毛。尾長5.2毫米,尾鋏粗壯而長,此蟲沒有變態,幼蟲和成蟲十分相似,產下的卵呈卵圓形或球形。偉鋏(蟲八)偉鋏畏光,它棲息在土壤或潮濕的石塊、木段、樹皮及落葉下,吃腐殖質或菌類及微小動物。偉鋏是極稀有的種類,迄今為止它是世界上所發現的最大型雙尾目昆蟲,對研究雙尾目昆蟲起源與進化具有重要意義。

保護珍稀昆蟲從現在做起,從我做起,人人都來保護珍稀昆蟲,不濫捕濫殺益蟲和珍稀昆蟲。保護好我們的地球及地球上的每一個生命是我們每一個人的義務和責任。

我們如何去保護這些稀有的昆蟲呢?

答:我們要學會保護大自然,愛護大自然,愛護大自然就像愛護自己一樣,不去破壞大自然的花花草草,不要因為好玩而去捕捉那些小動物小昆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