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黑子其實並不黑,隻不過由於它比周圍的溫度低,看起來顯得黑些罷了。黑子的大小相當懸殊,大的直徑可達20萬千米,比地球的直徑還要大得多:小的隻有1000千米。黑子的壽命也很不相同,最短的小黑子壽命隻有兩三個小時,最長的大黑子壽命隻有幾十天。
太陽鍾的奧秘
世界上最大的一座太陽鍾是奧古斯都太陽鍾,這座鍾在古羅馬藝術品中素享盛名。它由一塊很大的平地和一根矗立在平地中央的華表組成。平地為鍾麵。上刻表示時辰的字麵;華表為指針,高20餘米,頂端有根尖圓形的小柱起著指針的作用。華表在地平麵不同的投影表示不同的時辰,鍾上刻有不少極有意義的箴言。
據載,公元前9年,古羅馬皇帝愷撒的養子奧古斯都下令建造太陽鍾,當時還在它的兩邊分別建造了和平祭壇和奧古斯都陵墓。這三件藝術品渾然一體,象征著皇帝神聖不可侵犯的威嚴。
但不幸的是,它造好後被提帕河的一次泛濫衝毀了,華表斜向一邊。之後風吹雨淋,逐漸剝蝕了鍾盤上的銘文。雖然以後的多朱提安王曾派人進行維修過,但最終還是華表倒塌,整個鍾麵湮沒在泥漿裏。1748年,那根花崗石柱得以重見天日。至於鍾麵,曆代考古學家和天文學家都為能找到這個“尤物”不惜奔波勞碌。前幾年,柏林德國考古研究所所長愛德蒙特布赫納領導的考古小組在羅馬城的一間酒吧地下覓見了它,它離當年太陽鍾的所在地200米遠。
最古老的天文台
科學家在德國戈瑟克附近發現了距今7000多年的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台,並對此進行了深入研究,最後得出結論說,人類在新石器時代和銅器時代就已經進行了精確的天象觀測,並用之指導農業活動。
考古學家在2003年8月份第一次確認了這個“圓圈”的身份和年代。這座圓形建築廢墟是四個同心圓,一道土堤、一道溝渠和兩圈一人高的木柵欄。他們有分別朝南、西南和朝北開的三道門。在冬至,站在圓圈中心的人將看到太陽從南門升起。
盡管航空調查發現了200多個類似的圓圈散布在歐洲各地,但是戈瑟克圓圈是其中20個已經發掘的遺跡裏最古老和保存最完好的一個,它的功能在今天仍一目了然。盡管稱它為德國的史前巨石柱(英國一座古太陽觀測遺址),但它最起碼早於巨石柱2000年,根據此地發現的陶瓷器碎片的直線紋路,這座天文台修建於公元前4900年前後。
最讓人驚奇的是天文台的兩個至日門(觀察冬至、夏至日出日落的門)之間大約100度的跨度,與在距此25千米處內布拉附近發現的青銅圓盤上的夾角不謀而合。內布拉圓盤直徑32厘米,製造於公元前1600年,是迄今發現的最古老的對星空進行客觀描繪的作品。它描繪了娥眉月,滿月,昴宿星團的七顆星,其他的一些恒星和幾個弧形,它們都是由鑲嵌在它上麵的金葉構成的。
內布拉圓盤上有兩個方向相反的弧代表日出和日落的位置,兩弧的最低點相距97.5度,代表著德國中心地區冬至的日出和日落,最高點代表的則是夏至的日出和日落。由於過去幾千年裏太陽在至日的位置發生了一些變化,所以現在日出和日落的夾角已經比圓盤製造時和天文台建造時大,分別大1.6和2.8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