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裏德等人使用了美國的“很長基線天文望遠鏡係列”,經過2年半的觀測。才發現了M33星係。它的“移動速度”很慢,在一年時間內才轉動了千分之八度。馬克·裏德形象地說,這一速度相當於一個在火星表麵上爬行的蝸牛的速度的1/100。
馬克·裏德所測量的“移動速度”,隻是天文學家所觀測到的該星係在星空平麵移動的速度,也稱為“橫向速度”,並不是星係實際的速度。星係距離地球越遠,它的這一“橫向速度”也就越小,因此很難測量。馬克·裏德等人的結果,也是科學家第一次對遠離銀河係的星係得到“橫向速度”的數據。
“很長基線天文望遠鏡係列”由10個鏡頭直徑為25米的射電天文望遠鏡組成,這些望遠鏡分布在從夏威夷經過美國本土到加勒比海地區的廣大地區,它們整體組合起來形成的分辨度很高。以至於人們能夠看清遠在幾千千米外的一張報紙。正是由於具有這樣的分辨度,馬克·裏德等人才能發現移動速度如此之慢的M33星係。正如馬克·裏德所說,“很長基線天文望遠鏡係列”是唯一的能進行這樣測量的天文望遠鏡。
銀河係最大星團的奧秘
歐洲天文學研究小組已經發現了銀河內最大星團——“Westerlundl”。據該天文研究小組的科學家們稱,他們是通過架設在智利的紅外天文望遠鏡發現這一隱性龐然大物的。該星團被一些厚密的宇宙塵埃所覆蓋,其質量相當於10萬個太陽,整個星團直徑約為6光年。
此前,科學家們一直認為,此類星團隻存在於遙遠的星係中,而且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星係相互作用才能產生。
歐洲天文學家們還在本次新發現的“Westerlundl”星團中找到一些獨立的高質量恒星,其亮度足以抵得上百萬個太陽。這些星團中有許多恒星都可以歸入超巨星家族——其大小約為太陽的2000多倍,有效半徑約相當於整個土星軌道。
“Westedundl”星團位於天壇座南部,要不是有厚厚的宇宙塵埃阻礙其強光,地球上的夜空會變得異常明亮。
“布梅蘭格”的奧秘
2003年2月20日,天文學家公布了一個新發現的氣體雲團——被認為是宇宙中最寒冷地方的首張照片。位於離地球5000光年的布梅蘭格星雲是在1979年由瑞典和美國天文學家利用架設在智利的巨大望遠鏡發現的,它在1980年取名為“布梅蘭格”,是因為它看上去像加長的變成彎形的飛去來器(布梅蘭格是英文飛去來器的音譯)。
天文學家也稱該星雲為“宇宙冰箱”,布梅蘭格星雲的溫度為-272℃,僅比絕對零度(-273.15℃)高1℃左右。確實,在地球實驗室中已成功獲得更低的溫度,但是在自然界從未發現過如此低的溫度。
這張布梅蘭格星雲照片,是由美國宇航局和歐洲航天局發射升空的“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的,這些照片為美國宇航局和歐洲航天局共同擁有。美國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為“哈勃”安裝了新型改進鏡頭,使照片的分辨率提高了10倍。特別是改進後的“哈勃”,拍攝了離我們地球4.2億光年兩銀河的碰撞照片,使天文學家能觀察到位於所謂“朦朧區域”即銀河形成初期的個別銀河。
歐洲航天局代表聲稱,“即使是大爆炸之後形成的-270℃溫度也比布梅蘭格星雲溫度要高,這是迄今為止在自然界中發現的唯一天體,其溫度比大爆炸後保留的輻射背景溫度更低。”現已查明,布梅蘭格星雲氣體在吸收微波背景輻射——大爆炸後留下的殘餘輻射,這一過程隻會在氣體溫度冷卻到-270℃以下時才會發生,這在自然界中任何地方都從未觀察到過。
布梅蘭格星雲是一氣體和塵埃雲團,雲團是從一顆正在死亡的恒星中以大於150千米/秒的速度噴濺出來的,這導致布梅蘭格星雲急劇變冷。最可能的是,該星雲變冷是由於家用壓縮製冷冰箱作用原理所致,即由於氣體快速膨脹的結果。不排除這樣的可能性,即該星雲局部冷卻可能存在暫時未發現的“黑洞”一類天體。簡單地說,這種情況與兒童玩氣球的效應相似,如果突然從氣球中放出空氣,則氣球會馬上變冷。
黑洞的奧秘
美國斯坦福大學的天文學研究小組,在遙遠的宇宙中發現了目前為止堪稱最龐大最古老的黑洞。其質量是太陽質量的100多億倍,這意味著,這個被稱為Q0906+6930的黑洞,能夠在自己的引力場中吸納上千個太陽係,其質量也相當於銀河係內所有恒星的質量之和。
這個巨型黑洞位於大熊座星係中央,與地球的距離約為127億光年。據來自斯坦福大學的羅格·羅曼尼表示,科學家們初步確定這個黑洞的年齡約為127億歲,也就是說,它在“大爆炸”之後10億年內就已經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