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對奇異生物的探秘(5)(2 / 2)

哲羅鮭有太平洋及多瑙哲羅鮭兩大種類。該魚屬鮭形目,與大哈魚、狗魚同屬,最大者一般在50公斤上下,如納斯湖中這般巨大者,不僅在淡水湖中,即在海洋也實屬罕見。

目前國內湖泊中“水怪”之謎尚多,諸如鄱陽湖、長白山鏡泊湖等地,均有大型“水怪”的傳聞,尚待破解中。

“雪人”探秘

1920年年初,一連蘇聯紅軍士兵被派往第比利斯(今格魯吉亞首都),執行增援反擊為鄧尼金殘部弗蘭格爾的軍事任務。可是,在穿越高加索山脈的行程中,整隊人馬卻神秘地失蹤。對此,紅軍司令部大惑不解,而當地老百姓則平靜地說:“這100多人都被雪人擄去做丈夫了……”

地球上真的有“雪人”嗎?為什麼在世界許多民間文學作品中,都有關於雪人的記載?

在西藏,在冰天雪地的喜馬拉雅山區,多年來也一直流傳著關於“雪人”的傳聞。中國“雪人”最早的文字記載便是清人紀昀所撰寫的《灤陽消複錄》了。其有雲:“方桂,烏魯木齊流人子也,嚐牧馬深山,一馬忽逸去。躡跡往覓,隔嶺聞嘶聲甚遠。循聲呈一幽穀,見數物,似人似獸,周身鱗皴斑駁如古鬆,發蓬蓬如羽葆。目睛突出,色純白,如嵌二雞卵。共按馬身生齧其肉。”

在西藏,藏民把雪人叫做“崗拉倉姆吉”,意即雪山上的野人。據說,雪人體型高大,可達2米左右,全身披淺灰色的長毛,頭發為棕黃色;直立行走,快捷如飛;以挖食草根,捕捉雪兔、雪雞等小動物為生。力大驚人,敢與凶猛的灰熊搏鬥。它們長年累月地生活在雪山之上的懸崖絕壁、冰川雪嶺之中。由於毛色極易與積雪、荊棘相混,又極機敏,稍有響動便飛速避匿,連照相機也很難捕捉到它。

20世紀50年代末,國際上興起“雪人”熱。人們將好奇的目光投向西藏地區。來自世界各國科學考察隊都聚集在喜馬拉雅山南麓,千力百計搜尋“雪人”。女作家吉爾寧也曾在一群尼泊爾少女的陪同下來到喜馬拉雅山南麓尋覓雪人。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夏日裏,這群少女在雪山間的一條小澗裏嬉戲,忽然,不知從什麼地方躍出十幾個雪人來,它們呼嘯著一擁而上,將驚慌失措的少女盡數擄走。正在一旁山崖上觀察雪景的吉爾寧還未來得及下水,因此才以逃脫。她劫後餘生,將這次身臨其境的冒險經曆寫進了那部引起轟動的著名探險記——《雪人和它的夥伴們》裏。

1985年10月,有個個體牙醫在從那曲羌塘一帶返回拉薩的途中,曾見到這樣一個觸目驚心的場麵:一大群受驚的野驢從山穀中狂奔而出,在它們的後麵,一頭棕色的怪獸緊追不舍。不一會兒,一頭落伍的野驢便被它緊緊地攫住。這個牙醫確信那棕色的怪獸就是人們傳說的“雪人”。

據統計,近幾年來,從世界各地陸續傳來的發現“雪人”的報告僅美洲就達1350份。加拿大、美國、俄羅斯、中國和白俄羅斯的中部、北部地區及西伯利亞、高加索、中亞細亞的山區——帕米爾高原、喜馬拉雅山和天山等地區也不斷有目擊“雪人”的報告傳來。

1986年,在美國隱居動物學家安·烏爾德裏茲的率領下,一支龐大的考察隊伍風塵仆仆來到喜馬拉雅山區。令人驚喜的是,一天黃昏,在海拔3000米的高山上,考察隊與一個“雪人”不期而遇。在轉瞬即逝的當兒,有人立即拿出相機拍攝下了“雪人”的照片。盡管這張照片不夠清晰,卻至少可以說明這樣一個事實:這種身高大約2米、渾身長滿深紅色毛發的類人生物是客觀存在的。

這張照片重新勾起了人們對喜馬拉雅山區存在“雪人”的幻想,來自世界各國的科學考察組再次深入喜馬拉雅山區,卻無緣再創造一種奇遇。

前不久,從歐洲傳來的一則消息讓“雪人”迷們異常激動:由英國人類學家和隱居動物學家仲·沃勒格爾和尤·斯科特率領的一支科學考察隊,在挪威斯匹次皮爾根群島的一個山區考察時,意外捕獲一個“雪人”。為了維護它的自然天性,科學家們把它帶到蘇格蘭北部的一個荒無人煙的農場裏,並專門指派了一個勇敢多智的管理員照管它。

這個身高2.14米、體重98公斤、腳掌長0.54米的“雪人”,雖然看上去枯瘦如柴,卻是一個肌肉發達的大力士。它有一雙修長的手臂,一直垂到膝蓋。全身長滿了淺棕色的毛發。在管理員的照料下,這個“雪人”總是隨地大小便。一旦把它關進衛生間,它就會野蠻地狂叫起來。

研究者計劃讓這個“雪人”在農場再待一段時間,然後對其進行全麵的研究和馴化,以使其能夠適應最起碼的現代人的生活。人們期待著有新的報道傳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