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對科學的探秘(3)(3 / 3)

1979年1月6日,在我國吉林市,有人曾經看到一個落地球狀閃電在氣象站辦公室轉了數圈,然後又騰空而起,往東方飛去。它像個大探照燈,一路照得通亮,最後落入鬆花江裏消失了。

1981年7月9日,隨著一聲驚雷,人們看到兩個橘紅色的大火球,帶著刺耳的呼嘯聲,從烏雲中滾滾而下,墜落在上海浦東高橋汽車站。兩個火球在地麵相撞,發生一聲巨響,消失了。

1993年9月16日晚大約19時45分,江蘇省濱海縣城天氣異常悶熱,氣壓很低,突然一條紅火龍從該縣東坎鎮東村東園組的村東向西飛來,飛到楊某家周圍上空時,變為一隻火球竄進屋內,緊接著一聲巨響,一人遭雷擊身亡,身上衣服頭發均被燒光,還有二人被擊昏在地,身上多處燒傷,後經搶救脫險。

球狀閃電這種罕見的自然現象給充滿好奇心的人類帶來了無盡的遐想。古人在很長一段時間隻能借想象來解釋它。把它描繪成騎著火團的矮精靈,或者是口吐火焰、興風作浪的怪物。

在19世紀初,科學家們開始了對球狀閃電的漫長的探索。球狀閃電雖然罕見,但兩個世紀來,人們還是得到了大量的直觀資料,其中包括一些科學家的目擊記錄。球狀閃電是一種奇特的閃電,但它的形成原因至今尚未弄清。有人認為它是一團渦旋狀的高溫等離子體;有人認為它本身就是一種特殊形式的大氣放電等。

最新的科學進展導致了一些科學家將分形理論引入球狀閃電的研究,提出分形球狀閃電模型:在普通閃電的一次放電瞬間產生的顆粒極小的高溫微塵與周圍介質碰撞並粘結成一種錯綜複雜的網狀結構——一種分子形結構。它有相對穩定的形狀,但密度極小,絕大部分體積是空隙。正是這些空隙儲存了球形閃電的能量,它是一種化學能,能量的釋放可能是一個鏈式的化學反應。

從人類已掌握的自然規律出發,科學家們已提出了幾十種模型,他們都能不同程度的解釋球狀閃電的一部分性質。然而,因為不能在實驗室中對球狀閃電直接研究,無法獲得充分的數據,而目擊報告中許多現象又似乎矛盾重重,所以,能得到普遍認可的模型至今還沒出現。200年已經過去,自然界仍在炫耀它天才的創造,它裏麵究竟隱藏著什麼奧秘?相信總有一天人類能夠解開這其中的謎團。

神奇的極光探秘

那是在1950年的一個夜晚,談紅和淡綠色的光弧在北方的夜空上閃耀,所有在那晚見過北極光的人至今都能回想起當時的盛況。它時而像在空中舞動的彩帶,時而像在空中燃燒的火焰,時而像懸在天邊的巨傘。它絢麗多姿,不斷變幻著自己的顏色,一會兒紅,一會兒藍,一會兒綠,一會兒紫,就這樣輕盈地在夜空中飄蕩了好幾個小時。

而這一美麗的奇景也曾在中國的黑龍江漠河、呼瑪一帶出現過。1957年3月2日夜晚7點左右,忽然一團燦爛的紅霞騰起,瞬間化為一條弧形光帶,停留在夜空中長達45分鍾之久。同年,中國北緯40°以北的廣大地區也出現了同樣的現像。其實,北極光是非常罕見的自然現象,中國曆史上記載的極光現像,公元前30~1975年隻有53次。

1960年,在俄羅斯的列寧格勒也出現過罕見的北極光。那晚,北極光異常強烈,光弧發出白、紅、綠的光輝,升上高空,越來越耀眼,直上萬裏。

在極光剛開始出現在夜空時,人們先是看到一條中等亮度的均勻的光弧以直線或稍彎曲的形狀橫過天空伸展開去(長度幾百千米,甚至幾千千米,寬十多千米或幾十千米)。光弧的上端一般離地950千米左右,而下端則離地100千米左右。它往返掃動的速度達每秒幾十千米,隻需幾分鍾其高度就可以增加到1000倍。

1988年8月25日21時,在中國黑龍江省漠河縣、呼中區、新林區又出現了極光。剛開始時,在地平線上出現了一個亮點。緊接著,它沿著W形的曲線以近似螺旋的軌跡上升。亮點在不斷地升高、移動,麵積也在不斷地擴大,而亮點的尾部留下了像火燒雲似的美麗光帶。在這時高點開始出現了一個淡藍色的圓底盤,接著,圓底盤從淡藍色變成了乳白色。亮點射下一束扇狀的光麵,閃了幾下便消失了。西方低空中的光帶向上擴展所形成的淡藍色的雲團正在這個時候,就像一個倒放著的煙鬥。這條橙黃色帶和淡藍色的雲團持續了40分鍾左右才逐漸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