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對地球的探秘(3)(1 / 3)

在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和瓦維爾諾湖附近,也有兩處“死亡穀”。與前麵述及的“死亡穀”極其相似但又有所不同。它與美國的“死亡穀”恰恰相反,這個“死亡穀”隻能讓那些飛禽走獸在瞬間將生命供奉與它,對人的生命卻沒有任何威脅。

根據科學工作者的調查統計,在意大利這兩座山穀中死於非命的各類動物平均每年達37000多頭(隻)。因此,意大利人稱它們為“動物的墓場。”此外,在印度尼西亞的爪哇島上,有個更奇異的“死亡穀”。在穀中,6個大山洞依次排列,把山穀分割成一間間隱蔽的屋舍。宛如一隻隻覓食的野獸張開大口。人們形象地稱它們為“死亡洞”。在穀中,人或動物一旦靠近洞6~7米遠,立即會被一種神奇的力量吸入洞中。相傳,有一位距洞較遠的科學工作者差點被吸了進去,他拚命往外逃,最終了逃出來。他說,在入洞的一刹那,他看到洞裏有大批的死鹿、死虎及屍骨累累的人。

“在地球的這個彈丸之地,自然界似乎發出一聲聲詛咒。凡來這裏的人們,無不感到驚懼與恐怖,因為這裏的一切都死氣沉沉、瀕臨毀滅。人畜的死亡在這裏拉開了帷幕,揚起了靈幡。隻要看一眼這個見不著活人,動物死絕的地方,不禁令人毛骨悚然……”這位曾經身臨其境的科學家曾這樣寫道。

而在我國的青海省,也有個“魔鬼穀”,當人畜入穀後,它能多次呼風喚雨,造成人畜傷亡,令人望而生畏。

“魔鬼穀”為什麼有如此威力呢?是“魔鬼”作怪還是有著其中的必然奧妙?為揭開“魔鬼穀”之謎,中國地質科學工作者擔起了這個重任,經過考核調查,最終揭開了該謎的謎底——原來一切魔術全由強大的地下磁場產生電磁效應所致。

1995年5月19日《晚報文萃》有報道說:中國地質科學工作者經過多年的科學勘察,揭開了位於中國西北部山區一個神奇的“魔鬼穀”的奧秘。這個多次呼風喚雨、平地生雷,造成人畜傷亡的罪魁禍首,原來是該地區強大的地下磁場所產生的電磁效應。

被稱作“魔鬼穀”的山穀東起青海省茫崖鎮的布倫台,西至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縣南部的昆侖山支脈沙山,長約100公裏,寬約30公裏,穀地平均海拔約3200米。這個穀地南有昆侖山,北有阿爾金山,兩山夾峙,雨量充沛,氣候濕潤,雖然地處內陸,但林木繁茂,牧草秀美。然而,這個看似理想的天然優良牧場,一遇天氣驟變,便會變成陰森恐怖的“地獄”,平地生風,電閃雷鳴。尤其是滾滾炸雷,震得山搖地動,成片的樹木被燒得身焦枝殘。附近以遊牧為生的少數民族幾百年來均將此穀視為禁地。偶然有誤入其中者,往往遭雷擊而絕少生還。

為了揭開“魔鬼穀”的奧秘。青海省地質科學工作者多次冒著生命危險對這一穀地進行實地科學探查,終於獲得了重大突破。地質勘察證實,這一穀地地層中,除有大麵積三疊紀火山噴發的強磁性玄武岩體外,還分布有百多個鐵礦及石英閃光岩體。

經專家們進行伽瑪法測試,這裏的磁場峰值高達1000~3000伽馬。有關專家認為,正是由於這裏的地下岩體和鐵礦帶所形成的強大磁場的電磁效應,引來了雷電雲層中的電荷,因而產生了空氣放電,形成炸雷。而雷電一遇上地麵突出物體,就會產生尖端放電現象,因而牧場上人和畜群就成了雷電轟擊的目標。奇怪的是這一穀地的牧草卻特別茂盛,原因在於雷電所產生的高溫使空氣中的氮氣和氧氣生成了一氧化氮,一氧化氮繼續與氧氣發生反應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遇水又生成硝酸,硝酸隨雨水落下後與土壤中的岩石作用形成能溶於水、易於植物吸收利用的硝酸鹽。牧草由於吸收了生長所需要的氮元素而變得枝葉茂盛,偏偏又不斷地誘惑著牧民和畜群。

上述考察和結論,對於解釋UF0(飛碟)的某些現象和效應也不無裨益。因為在一些UFO個案中也有雷雨交加現象,所以,這很大可能也與強磁效應有關。

緯度30°線探秘

在非洲北部,從大西洋海岸到紅海之濱,方圓約910萬平方公裏的土地上,除了偶爾的一個點狀綠洲外,便是一眼望不到邊的沙漠。

這就是著名的撒哈拉大沙漠——世界第一大沙漠,與地球上其他地方相比,這裏的氣候格外炎熱幹燥,炎炎烈日下,沙丘上的溫度竟能超過70℃。

然而,這裏卻有著神奇的人文曆史景觀。

早在19世紀,一些探險家就深入到撒哈拉大沙漠考察,其結果可謂碩果累累。因為在北部沙漠高原荒涼的山崖上,他們發掘出長達數千米的彩繪壁畫群。

壁畫的內容豐富多彩,不僅包括栩栩如生的動植物,形形色色的古人生活場景,而且還有一些叫不出名字的生物和模樣怪誕的人。

特別引人注目的是,在一些手持長矛、弓箭的虎視眈眈的武士旁邊,站著許多怪異的陌生人。他們一個個頭戴圓形潛水帽,狀如今天處於失重狀態的宇航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