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對生命的探秘(5)(2 / 3)

更讓科學家感到驚訝的是,有的螞蟻還會種蘑菇,這就是生活在南美的一種切葉蟻。切葉蟻整天在枝葉繁茂的大樹上爬來爬去,如果相中了哪一棵果樹,它們就會用大顎切光滿樹的葉子,隻剩下光禿禿的樹幹。所以,果農們對這些破壞樹木的家夥討厭極了。不過,切葉蟻並不喜歡吃樹葉,而是把切碎的葉子搬回蟻巢,再用大顎將碎葉反複嚼成碎屑,堆入一間間的“蘑菇房”,還在其上排泄糞便並用來栽培蘑菇。不久,碎葉堆裏就會長出一種小型蘑菇。等蘑菇長大後,切葉蟻咬破蘑菇的頂部吸吮破口處分泌出來的黏液,這種黏液就是螞蟻們的第一道菜。子實體表麵積聚了很多蛋白質,會慢慢變得黏稠,這些蛋白質就是切葉蟻的第二道菜。有趣的是,年輕的雌性切葉蟻會在自己的“嗉囊”裏裝上蘑菇碎片去為自己另辟新家。雌蟻們在新家裏種下帶有孢子的碎蘑菇,孢子萌發後又會長出新蘑菇。

讓人不可思議的是,這種小蘑菇隻有在切葉蟻的蟻穴中才能看到。如果沒有切葉蟻的幫助,它們肯定早就絕種了。看來,切葉蟻完全可以申請“種植專利權”了。

希臘毒蛇“朝聖”探秘

世界上虔誠的教徒千千萬,有誰聽過毒蛇也朝聖,且堅定執著之心絲毫不遜於人類呢?

傳說在很久以前,希臘有一個美麗的小島,人們安居樂業,過著自由自在的生活。突然有一天禍從天降,一幫強盜襲擊了這個島,並不懷好意地將年輕漂亮的修女關押起來。聖母顯然明白這幫強盜的歹意,為使純貞的修女們免遭強暴,於是就把她們都變成了毒蛇。眼看著美女變成了毒蛇,強盜們嚇得落荒而逃,可是毒蛇卻再也不能變回到美貌的女子了。為了報答聖母的恩德,它們每年在希臘人紀念上帝和聖母的日子裏,都會不約而同地到這個小島朝聖。它們從居住地爬出來,一直爬到這個小島上的兩座教堂,最後停靠在教堂的聖像下麵,像是受誰指揮似的,在這裏盤結十多天後,才漸漸離去。這種毒蛇帶有劇毒,被它咬了,毒性會擴散全身致死,但它們卻似乎頗通人性,世代與小島居民和平共處,從不傷害這裏的居民。島上的居民也敢觸摸它們,或將它們纏繞於身上,據說這樣可以驅邪治病,保佑歲歲平安。

然而,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毒蛇朝聖的日子,為什麼都選在希臘的重要節日,而它們又是怎麼知道紀念上帝和聖母的日子的呢?難道教堂會在這幾日發出吸引它們的特殊氣味引誘它們前來?更奇怪的是前來朝聖的毒蛇頭上,都有一個跟十字架極為相似的標記,難道它們會發出同類能識別的聲音,讓同類成群結伴來此朝聖?據說這種朝聖現象已持續了一百多年,毒蛇也會言傳身教,教育自己的後代繼續去朝聖嗎?

但對於蛇類成群結隊聚居到一起還是有據可查的,人們發現在發情期,成千上萬的蛇會湧向某一特定的地點互相糾結在一起進行爭奪和完成傳宗接代的工作,希臘島上的“毒蛇朝聖”據說也是這種“戀愛盛會”的變體。

動物治病探秘

古書中早就有過類似記載:熊食菖蒲葉,可治胃病;龜食薄荷以解蛇毒;野豬食薺苨,可治箭毒;野兔食馬蓮葉子,可治腹瀉。春天來臨時,生活在北美洲的一種熊冬眠醒後,為了迅速恢複長夜冬眠帶來的疲倦,就會去尋找一種能引起輕微腹瀉的植物果實。更有意思的是,當幼獾的皮膚生病後,母獾會帶它們去冼溫泉,以利於皮膚早日痊愈。許多動物都有自療行為,這些行為都出於它們生存的本能。人類是從動物進化而來,所以,原始人類依然保留著動物自療的本能,並且通過觀察動物自我治療,而獲得許多啟示,學會了應用某些天然藥物的本領。

在烏幹達的達基巴拉森林裏生活著一群黑猩猩,它們有時候會吃一種茜草科植物的葉子,而當地人也常用這種植物來治療胃病。動物學家還發現非洲熱帶雨林中的黑猩猩也會自療。每當它們食欲不振,大便不暢時,它們就會去嚼一種苦扁樹的枝葉,然後再吐掉殘渣。這種植物中的苦汁是治療胃腸不適的良藥。在坦桑尼亞的貢貝國家自然公園,黑猩猩有時會吞食一種向日葵科植物的嫩葉。藥物學家進一步研究發現,這種植物中有一種特殊的藥物成分,能治療寄生蟲和細菌引起的疾病。

生活在南美洲亞馬遜河兩岸的一群吼猴,當雄性吼猴數量偏少,不能保持群猴雄雌性別平衡時,雌性吼猴就會吞食一種草,此後生下的小猴中,雄性的比例就會占優勢。科學家們檢驗了這種草,原來這種植物中含有某些藥物成分,能使雌猴陰道的酸堿度發生改變,因此有可能影響後代的性別。

一位英國生態學家在野外考察時發現,懷孕的母象會吞食一種紫草樹的葉子,母象吃了這種葉子後,沒過幾天便產下了一頭活潑可愛的小象。原來這些葉子中含有催產的成分。

動物的自療行為雖然隻是一種本能,但是人類從動物的這些行為中受到了許多啟發,從而把最原始的醫療活動發展為現今的醫藥學,這不能不說是人類的進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