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番外篇 天地之四神猴)(2 / 2)

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後,萬物皆明。

我之所以取六耳獼猴為小說中的一個boss是自小就喜愛它的。

當然我們的重點是小說中的六耳獼猴,這六耳獼猴到底是何方神聖?是何師承來曆?照記載竟和悟空打到觀音、地府、天上和如來處而一點不懼。而他的他這麼大本領,也應該成就一番事業才對,起碼也是個齊天大聖!

當年,孫悟空在方寸山修煉出72變擁有可移山絞海之神力(是絞海並非是架海),孫大聖擁有龍宮之寶大禹定海神珍鐵,金箍棒在打擊力上怎麼樣也勝過六耳獼猴的鐵棒,套用老龍王的話:“那塊鐵,挽著些兒就死,磕著些兒就亡,挨挨兒皮破,擦擦兒筋傷”。所以定海神針的打擊力應該沒人會懷疑。

孫大聖除上麵所說的神力、法術和打擊力方麵,更比六耳獼猴優勝的是他曾偷吃過千年蟠桃和無數的仙丹,早成了銅頭鐵腦、金剛不壞之體。而六耳獼猴竟能和大聖處處戰平手,可見其武藝在大聖之上。

當六耳獼猴被悟空一棒打死,如來一句善哉掩蓋了他是罪魁禍首的本質,因為:如果如來不用缽罩住六耳獼猴,悟空根本打不死他,而悟空打時他也不出手阻攔,其實他原本就知道六耳獼猴會死於悟空之手,因為,他既知過去未來之事,又能普查周天之物,這事能算不出來?所以六耳獼猴是死於如來之手!否則,如果兩猴聯手,如來也未必能製得住他們,再騙而用手壓,不好使了,兩個呢,天地間有一個就夠不安寧的了,哪能讓他存在更多?

六耳獼猴是孫悟空的另一麵,是皈依佛法、靈台澄明的孫悟空與草莽中的頑劣異常、野性難馴的孫悟空的交戰。它是孫悟空心中的惡念,是孫悟空的心魔,孫悟空有這樣一個卑暗的心理,因此就幻化出這樣一個妖怪,豈不見六耳獼猴搶了包裹後是回的水簾洞?

論武功,六耳獼猴和齊天大聖不相上下;論變化,他瞞得過觀音的法眼;論特長,他“若立一處,能知千裏外之事,凡人說話,亦能知之,故此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後,萬物皆明。”,這個是齊天大聖都沒有的。以他的本事,又終於等到了齊天大聖被逐的絕好時機,如果想殺了唐僧,吃肉長生,實在是毫不費力的事情,根據記載,可這個猴子,居然隻是想假冒悟空,他打傷唐僧,也隻是希望唐僧絕了悟空跟隨取經的退路,真實的目的,隻是為了搶走唐僧的護照,以便於他自己的成功立業。

六耳獼猴終於沒有能夠走上正道,還落了個悲慘下場,與他背後沒有人“罩”是有關係的;與他對如來這一“正道”最高“護法”的低估是有關係的,但這都不是致命的,他真正的錯誤,是他用錯了方法,象他這樣的人,隻想著做“好人”是不夠的,在做“好人”之前,至少要做成一個出名的“壞人”,做一個讓所有“好人”都害怕的壞人。

以上呢,就是我將六耳獼猴寫作小說中的第一個boss的原因了,因為在我認為呢,六耳獼猴不見得是一個壞人,而且根據記載中六耳獼猴也是一個擁有不死之身,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一個猴子,不可能就像電視劇中的那樣被齊天大聖一棍子打死,所以我根據資料和想象編造了這一個六耳獼猴的故事為的是延續我小時候的一個問題的答案吧,說真的塑造一個亦正亦惡的六耳獼猴真的很難。

(以上為我個人見解,僅限於參考)